钟瑶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实现老有所乐

24.12.2014  19:34
      老人有兴趣参加老年大学,各所学校变得供不应求,重庆市老年大学尤为火爆。
 
  据市老年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7月1日新生报名,6月30日深夜10点,学校门前就已排起长队。自带小板凳,大妈大爷们顾不上休息,熬夜排队,为的就是抢占名额,早点报名。
 
  “人太多,教学场地有限,我们不敢随便招生,只能限制名额。”该负责人表示,1986年建校时,全校仅书法、国画、花卉3个班,178名学员。到今年,班级扩展到9个系、105个班,学员也扩展至6400人,翻了近40倍。
 
  尤其是1999年以后,老人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纷纷涌入市老年大学报班,使得学员人数首次破千。仅1999年至2012年间,年均增速就达到18%。
 
  所有班级中,音乐、舞蹈、电脑、太极拳、中医保健最紧俏,常是“一桌难求”。一个新班名额在40人左右,往往一上午就被抢光了。
 
  全市老人逾624万 建有1692所老年大学
 
  正如上期话题所说,根据重庆市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24.52万,占到总人口比例的18.61%。
 
  除了老有所养,还得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过去相比,老人们不再单纯追求吃好喝好穿好,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追求。
 
  《报告》称,截至2013年底,我市建有1692所老年大学、学校,吸引到14.84万老人入校学习。到老年大学上课,正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的选择。
 
  学知识交朋友 有了老年大学日子更充实
 
  退休后,明明可以带孙子、打麻将、跳坝坝舞,为啥要挤破头参加老年大学?为此,记者采访了3位老人,听听他们怎么说。
 
  22年不肯毕业 为求学不惜搬家
 
  在市老年大学,93岁的秦玉声最年长。书法、绘画、古典文学……22年里,秦老也记不清,到底报过多少班。
 
  “老年大学就是我的精神依靠。”秦老说,退休后,儿女在国外,自己没事做,容易东想西想。在市老年大学,可以学习古人为人处世的态度,还可以和同学交流,心情愉快不少。
 
  作为“忠实粉丝”,秦老还一度因学校搬家。刚开始,市老年大学在上清寺,秦老住化龙桥。为方便上学,他在上清寺租了间房。后来,学校搬到市文化宫、渝北区松石支路,2016年有望搬到人和附近。秦老寻思着,到时候,再搬到学校旁边住。
 
  一圆英语梦 活到老就要学到老
 
  “90年代我开始用电脑,但看不懂英语,觉得不方便。”2006年,家住渝北区天骄俊园的何定秀入读市老年大学英语班,经学习,日常对话已难不到她。有次,她还帮一位外国人充值公交IC卡:“学点英语楞是有用!
 
  何阿姨说,自己63岁,时间有限,与其打麻将混时间,不如学点东西,充实精神世界。在老年大学,感觉每天都是新的,让人不觉得老。
 
  兴趣变特长 学摄影拿到市级金奖
 
  62岁的蒋锟是一名退休中学教师,2011年一天,市老年大学正举行摄影作品展,无意路过的蒋大爷上前围观:“以为老年大学就是搞起耍的,没想到还像模像样。
 
  因爱好摄影,蒋大爷报名参加了摄影班。1年后,他开始参加摄影比赛,还曾在市摄影艺术展览中夺得金奖。在他看来,能通过学习,发挥所长,比其他耍事更有意义。
 
  除了参加老年大学 老年人还有不少方法找乐
 
  除了参加老年大学,不少老人还通过旅游、运动、摄影,加入各类文体协会等方式,丰富老年生活。
 
  此前,本网就曾报道过,退休后,家住江北五里店巴蜀城的69岁老人胡明杰常前骑着自行车游览全国各地。为完成“4+2”自助游,他还特意学车,考取了驾照。
 
   社科院专家: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今后或推出老人教育政策
 
  在重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钟瑶奇看来,过去家庭孩子一般较多,所以很多老人的精力主要放在家庭。如今,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人时,父母可能只有四五十岁。加上寿命延长,使得老年阶段延长。老人有了更多时间、精力,自然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老人们聚在一起上课、娱乐,更多的是享受群体性生活,觉得身心愉快。”钟瑶奇表示,想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考虑到人力、物力成本,仅是不断建老年大学,并不现实。
 
  同样是学知识,今后,可将老年大学的培训班延伸到社区。同时,依托网络发展远程教育,让老人们足不出户,打开电脑、手机就能上课。
 
  另一方面,政府可激发社会力量,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或者邀请老人中的文娱活跃分子担大头,建立协会、组织,带领大家开展各式娱乐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
 
  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整合政府资源,也是加强老人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举措。在此过程中,市老龄办、市老干局、市教委、市文化委、市卫生局等多个部门都要出力。但到底该由哪个部门牵头,目前尚无定论。
 
  不过,该负责人称,今后,国家将出台一个加强全国老人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待意见出台后,各地将推出配套政策。届时,全市有何具体规划,每年需拨付多少资金,各部门间如何牵头分工,或将得到答案。
 
  网友热议:
 
  @ 诙谐自然 :老人生活充实,精神丰富,一定能健康长寿!
 
  @ 词不达意LL56 :老妈是个文艺爱好者,自打退了休,上老年大学,参加合唱团,报名舞蹈队,忙得不亦乐于。为老妈点赞!希望她的老年生活可以一直丰富多彩。
 
  @ 生活中缺一门 :为什么有的老人退休后衰老得特别快,就是因为一下子没了精神寄托。写字、作画、弹琴、旅游、种菜、钓鱼都可以充实生活,老人不仅要老有所依,而且要老有所乐。
 
  话题延伸:
 
  同样是退休,看看国外的老人们是如何充实精神文化生活,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美国
 
  美国老人退休后,既不甘愿呆坐家中,又不再做“与世相争”的事,而是选择做社区义工。他们常出门旅游,在旅途中感受大自然和生命的搏动。
 
  英国
 
  英国老人除了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外,不少人还开创新事业,开咖啡馆、小饭店或是做企业顾问、开办咨询公司等。有的老年人干脆当起“作家”,在家写作,以积极的方式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法国
 
  法国老人年龄再大也不服老,最忌被人看做是需要照顾的人。除自娱自乐外,他们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特别乐于为中小学生提供无偿辅导。
 
  加拿大
 
  加拿大老人退休后不从事社会工作,喜爱过悠闲的田园生活。乡村小别墅是老人晚年向往的归宿,平日常去庄园田间喂养牲畜、种植花卉,以打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