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踏故土乡音未改,老兵庹长发昨回老家

01.11.2015  09:36

昨日,彭水,老兵庹长发77年后回到老家。本报记者 许恢毅 摄

一个刚摘下、红彤彤的柿子,剥开皮后递到老兵庹长发面前,他轻轻咬了一口,抿了抿嘴,面露微笑地伸出大拇指。这一比划,既是对柿子很甜很美味的称道,更为了这久违77年的熟悉味道……

昨天中午11点,经过700公里车程跋涉,庹长发终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彭水县黄家镇新家村。

门前树上的柿子,还是那个味

柿子是庹长发老家门前那棵老柿子树上打下的——庹长发已故二弟庹远胜的儿子庹中云,亲自从家里找来竹竿,娴熟地敲下最红最大的那颗,送到庹长发身前。

看到那棵枝繁叶茂、树梢结满大大小小红柿子的树,庹长发一下就有了印象,只是77年后再见,老树挺拔依旧,而他已寿登耄耋。同样唤起庹长发记忆的,还有从新家村村口通往他老家的路——不足2米宽、雨后有些泥泞不堪的机耕道,庹长发是在志愿者以及庹家五个侄子庹成、庹中云、庹文太、庹祥、庹江书轮流抬起轮椅的情况下通过的。他说以前是从上面另一条路过去的,“是一条毛路(山间的泥土路)”。

来到自家门前之前,志愿者特意放慢脚步,让庹长发看看门前对出去、改变并不大的山田。庹长发眼睛一亮,不住点头说:“想得起,想得起。”他手指着老家背后一座山头的方向示意:那儿就是他曾经常去放牛的地方。

儿时一起放牛的玩伴,77年后重逢

长(zhang)发哥,还认得我不?我们小时候一起挖过土,一起上山放过牛……”昨天,在庹长发老宅遗址空地,拄着拐棍的90岁老人刘昌良弯下微驼的背,抓住老友庹长发的肘部。他此前已经看过庹长发的照片,但如今亲眼见到,他还是很激动,几近哽咽。

毕竟是77年未见,儿时玩伴早已没有当年的青葱模样,庹长发一开始并未回过神来,直到侄子在他耳边大声重复了两三遍“刘昌良”,并顺手帮他抬起帽沿,庹长发才抬头与故人对视。他伸出不太利索的右手,紧紧握住刘昌良:“认得认得!

围在四周的志愿者与来凑热闹的村民都主动压低嗓音,给两位久别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一些空间叙旧。不过,刘昌良最想知道庹长发被抓走后都去了哪里,经历了哪些战役。“当时作为一名勤务兵,他不用扛枪杀敌,却要为前线送子弹炮弹;炮弹80多斤……子弹嗖嗖地从耳边擦过……当时挖了三大条沟沟来埋日军尸体……”,庹成提高声音,向刘昌良介绍庹长发当年在湖南怀化雪峰山一带参加抗日战役的细节。

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秋天”透露,通过与台湾方面取得联系收集的补充资料,庹长发的抗战老兵身份已经得到了核实——他当年所在部队为第18军11师31团1营。

亡父所在的坟头,一眼就认出

在庹长发老家以东200-300米远的田间,立着两个坟头。昨天,被庹成、庹中云等侄子抬到这里的庹长发,一眼就认出西侧那个是他父亲的。原来,庹长发还没被抓壮丁离开家乡以前,他的父亲就已离世,其安葬的位置77年来并没有变动。

庹长发想离开轮椅下地,但双脚已无法落地支撑。于是,侄子庹中云代他爬上坟头,点燃香烛,磕头祭祖,烧了纸钱。这省亲和认祖归宗的场景,与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子非鱼”在路途中为庹长发代为改写的一首诗歌暗合:

小时候,故乡是牛背上的柳笛声,悠悠无虑/从军时,故乡是战壕中的想娘曲,沉沉低吟/处湘境,故乡是夜梦中的旧胶片,时时回放/由奢望化为真实/由模糊变成清晰/由来世转为今生……/村口屋前那棵大柿子树,还记得我庹长发的模样否?/那年离家从军,我才十四岁/那天离今天,已过了七十七年”。

侄子有孝心有决心,要赡养终老

昨天更为热闹的要数黄家镇上的居民了——数百位居民早早地聚集在先锋村2组43号、庹成家门前的马路两侧,等候和欢迎抗战老兵庹长发回家。庹成说,回乡的活动一结束,大伯就将长住在他家,由他侍奉,直到百年终老。

庹成将自家一楼厅堂内侧原本堆放汽配零件的仓库腾出来打扫干净,添置一张大床,新买一台平板电视和一台电暖设备,一间18平方米、干净舒服暖和的房间就此成形。刚一进家门,有些疲倦的庹长发就悄声对耳边的志愿者嘀咕着:想休息一会。躺在床头,看着身旁一直陪伴着自己的侄子庹成,他的脸上挂满到家的微笑……本报记者 卢雨 实习生 陈均俊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