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法院高效利用便民诉讼网络有力提升送达效率

14.04.2016  12:56
  彭水法院高效利用便民诉讼网络有力提升送达效率

  近年来,彭水县人民法院扎实推进便民诉讼网络建设,深度挖掘便民诉讼网络诉讼服务功能,在诉讼文书送达等方面效果显著,较好的兼顾了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外两个方面,促进了司法自身科学发展,提供了及时、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一是科学合理布局庭、站、点、员配置,延伸司法触角。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诉讼案件增幅情况,在保家工业园区新设第五人民法庭,有效辐射案件新增点。结合县域农村居民人数占比重、大农村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当事人居住较为分散,个别地方不仅交通不便,且山高坡陡的特点,在五个法庭下辖乡镇合理配置诉讼联络站5个。在每个乡镇司法所设立便民诉讼联络点28个。及时更新、补缺、新聘便民诉讼联络员255人。实现庭、站、点、员四位一体覆盖全县乡镇,有力延伸文书触角。减轻了当事人跑腿之苦、等候之累,切实方便群众参与诉讼,有效降低群众诉讼成本,有效缓解送达路难问、人难找、字难签的难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二是扎实推进便民网络建设和人员培训,挖掘送达功能。继续保持民生法庭、示范民生法庭创建活动,现有四个人民法庭全部建成民生法庭达标单位,一个法庭建成全市首批十二个示范民生法庭。统一便民诉讼站、点的设置和标识,建立一薄五账制度,推动便民诉讼网络规范化建设。加强便民诉讼网络联络员司法培训。精心遴选便民诉讼联络员,根据市高法院《关于规范便民诉讼网络工作的意见》,从热心司法事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能力的乡镇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综治专干和村组干部中精心遴选联络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聘请的便民联络员一般均由人民调解员、综治专干、村社负责人、文书兼任,他们不仅熟悉相关当事人是否在家、在何地务工、家庭成员构成等情况,还能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当事人下落和相关案件信息。成为办案法官的千里眼、顺风耳。建立便民诉讼联络骨干名册。确定法庭工作人员与其保持经常性联系。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印制《便民诉讼知识读本》,针对便民诉讼联络骨干的实际需求,提供系统的培训资料,开展便民诉讼联络业务讲座,不断推进基层培训工作。根据市高院统一安排,实施适时激励机制,建立便民诉讼网络工作台帐,详细纪录便民诉讼联络员开展工作情况,适时酌情奖励。

  三是高效利用便民诉讼网络功能,有效缓解送达难题。调动基层诉讼联络员覆盖资源,将村组、社区网格管理员等资源纳入诉讼联络员名册,建立统一台帐,加大信息交流,及时更新网格化管理资源,促进送达。通过加大与辖区各镇街的协调力度,有效调动社区网格管理员、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等协助法院送达的积极性。针对当事人不能提供被送达人联系方式或被送达人拒不配合送达的,通过加强与便民诉讼联络员的送前联络,及时掌握被送达人基本信息,打探联络方式,提高送达效率,避免盲目按地址送达扑空;针对送达较难的特点,特别注重依靠社区网格管理员的力量进行送达。在社区网格管理员协助下快速找到当事人住处。无法成功送达的,向网格管理员了解当事人的可能去向及联系方式,因地制宜进行精准送达。 来源:彭水县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