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区县教委主任谈因地制宜推进教育扶贫

16.07.2015  17:19

      让城乡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扶贫开发新的战略部署,目前,我市各区县正大力推动教育扶贫工程。如何推进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各个区县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近期,本刊先后走访了永川、彭水、万盛等地区,了解这些区县的教育扶贫思考及行动。
      扶贫先扶智 提质先补短
      重庆日报:在财政收入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如何推进教育扶贫工程?
      彭水县教委主任蒋勇:彭水县属国家贫困县,但始终坚持把教育扶贫看做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扶贫首先要扶智。首先要保障贫困山区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为此,彭水非常重视基层教育配套的建设,近一两年来保留村小及教学点74个,落实城镇小区同步配套建设幼儿园相关措施,共完善了157所学校部分办学功能、迁建城镇学校3所、新建幼儿园3所,竣工校舍面积10.2万平方米,城乡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这是扶贫的根本保障。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张习杰:教育发展不均衡,最终影响扶贫效果。万盛以“基本均衡”为起点,对偏远地区学校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进行有力补充。在基本建设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加快建设步伐,重点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去年投入7700多万元用于新建校舍、新建塑胶运动场、维修校舍等。此外,还投入资金1300万元,新增多媒体班班通149套、高清全自动录播教室7间等,实现公办和学校附属幼儿园多媒体“班班通”全覆盖,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4所农村学校饮用水进行改造,惠及1600余名师生。
      打好职教牌 改变千万家庭命运
      重庆日报:如何因地制宜,结合本区域实际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永川区教委主任赵德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改变学生、家庭命运具有重要作用,永川着力打好“职教牌”。
      除了坚持实施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外,近年来,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他们鼓励区域内职业院校与400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化校企合作,建定向班、冠名班100多个。每年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培训等10余次,开展各种专业专场招聘会近20次,年均输送中高级技能型人才3万多人,职教学生整体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6%以上,更多学生凭借一技之长有了更好出路。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张习杰:教育扶贫,万盛重点抓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提质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落后面貌。
      万盛在招聘新教师时,为农村学校优先挑选优秀师资,每年为农村学校引进新教师60人左右,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足额满员。此外,推行教师“区管校用”体制,定期交流,促进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推动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完成首轮学科教师培训,启动了首批8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另外,改善教师待遇,计划今年建成5040平方米教师周转房。
      三个菜单” 助贫困孩子斩断“穷根
      重庆日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是教育扶贫重要内容,本区域是如何践行的?
      永川区教委主任赵德君:提供完善教育,让贫困地区孩子斩断“穷根”,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永川坚持贫困学生“零失学”目标,各学段贫困生应助尽助、该补尽补。
      做实学生资助。永川近5年投入4.6亿元,资助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学段贫困生25万余人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近5年累计投入近1.1亿元,惠及学生50余万人次。推广留守儿童“4+1”教育模式,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彭水县教委主任蒋勇:彭水积极落实好“三个菜单”,即国家资助政策“主导菜单”、选配好县级资助“配套菜单”、调动好社会资助“自主菜单”,让国家、区县相关优惠政策尽可能地惠及每一个贫困学子。
      目前,累计落实学前、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等经费3738.65万元,受助学生59031人次。此外,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组建教育扶贫工作组、搭建教育基金会平台等,其中仅2014年扶贫组累计资助资金170.26万元,惠及430名大学贫困新生。(胡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