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夏孝贵:让乡村学生也感受艺术之美

30.06.2017  18:42

南川区三泉镇距离县城15公里的地方,公路穿城而过,这里是通往金佛山景区北坡的必经之路。崇山峻岭、绿树如荫,三泉镇三泉村小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

从2015年起,乡村教师夏孝贵与志愿者一起开始培养村小学生美术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双眼发现身边的美、发现家乡的美,让学生在学习之外对这个世界有更加丰富的认识。

工作第一天差点当“逃兵

1993年,大专毕业的夏孝贵被分配到南川区三泉镇风吹村小,这是当时地势最偏远、环境最艰苦的一所小学。

当初心目中的学校,都应该是条件不错的。”虽然已经过去24年之久,但当时初到风吹村小的情形,夏孝贵仍然记忆犹新:2个多小时翻山越岭的山路,露水将衣服和裤子都打湿了,用围墙围起来的简易土房就是教室,木结构的教室寝室要弯腰才能进出...

这样的场景让刚刚20岁的夏孝贵心中打起了退堂鼓,这与他心目中理想的学校相差实在太大。辗转反侧思考了一夜,夏孝贵决定第二天天一亮就离开学校,这样的环境实在让他受不了。

但第二天学生们的举动,却让我决定留下来。”夏孝贵说,学生们手捧着土豆、白菜等食物,天还没亮就到学校,他们想将这些自己平日里舍不得吃的食物用来欢迎新老师。“学生们淳朴的眼神,让我再也迈不开一步。

被学生感动的夏孝贵选择了留下,并在风吹村小一待就是7年。其间,夏孝贵既是老师,又是勤杂工,不仅负责学生的学习,学生有任何困难,他都会尽自己力所能及去给予帮助。

希望学生有更健全的人格

辗转几所村小,2002年,夏孝贵来到三泉村小任教,从事数学教学任务。

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后,夏孝贵渐渐发现,长期以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往往对于学生的成绩更加看中分数,而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却不太在意,很多学生除了会考试以外,没有其他的爱好。

2015年起,夏孝贵与香港扶优基金会取得联系,对方提供部分画材和志愿者,与学校老师一起开展“自然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

学生如果只重视分数,那他的人格是不健全的。”夏孝贵介绍,自己的孩子如今已经进入一所不错的高中,但他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却有些遗憾,总觉得教育上只重视了成绩,对业余爱好的培养上存在着缺失。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学校各年级的学生开始拿起画笔,通过对学校周围的观察,发现家乡的美,希望他们从自然着笔,家乡入画,画山画水画乡愁。

坚持两年 日记记录学生变化

在夏孝贵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学生们在绘画方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不少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所见所感受的家乡美景。

其实我们并非要让学生画得与实物一模一样,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夏孝贵介绍,不少学生最开始会担心自己画出来的东西不好看或者不像,但志愿者却让他们大胆拿起画笔,勾勒出心目中的图案。

学生们眼中的世界与成年人是不同的。”夏孝贵说,看着每个学生画出心目中家乡的样子,这让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也开始用日记记录学生们每一天的改变。

夏孝贵打开电脑,2年来上万字的日记记录了学生们接触绘画以来的点点滴滴改变。在他的坚持下,村小的老师也学习起绘画有关的课程,这对于一所村小来说,以往这是不敢想象的。

三泉镇中心小学校长李建文表示,山区学校学生艺术教育缺失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人总需要一个消遣和排泄的渠道,而夏孝贵引进的“自然美术”课程就很好的帮山区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夏孝贵算得上是对教育的探索,他的教育情怀、进取精神值得所有老师学习。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傅柃畅 摄影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