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师文友田:三十七年坚守“一人一校”(图)

10.09.2015  23:53

文友田在上课 重庆市教委供图 摄
  文友田带领孩子们做活动 重庆市教委供图 摄

  中新网重庆9月10日电 题:山村教师文友田:三十七年坚守“一人一校

  作者 高吕艳杏

  “山里条件艰苦,但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常常鼓励我,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知识的山里娃,这样,山区才有未来。”今年60岁的文友田,35年如一日,坚守在贫瘠的大山上,一人一校教书育人。大凡有人问及他为何如此执着,他总说,他是农民的儿子,要回报农民的养育之恩。今年教师节,文友田被评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海拔1300多米的旗峰村是重庆石柱县河嘴乡海拔最高、最为偏僻的地方,条件极为艰苦。1978年,风华正茂的文友田走进了位于大山深处的旗峰小学。一幢孤零零的白色小平房,高高旗杆上飘扬着鲜红的国旗,是这所乡村小学独有的风景,这也是当地方圆三十多里唯一的乡村小学,从那以后他成了学校唯一的老师。

  旗峰小学离中心校有10多公里远,无公路连接,中心校无法将书本运到村校去。每到开学,文友田都会叫上妻子一道翻山越岭到乡场上为孩子们领书,“我挑一担,妻子背一篓,把新书领回村发给学生们。一套书有三四斤重,学生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人,这样每次都是二三百斤的样子。”文友田说,37年下来,他背书的行程近2000公里,背上背过的书至少也有两万多斤。

  最近几年,旗峰小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转到乡中心校就读,只剩下幼儿园和一年级两个班次。每次上课,文友田总是先到一个班上十来分钟,布置好作业,然后到另一个教室教。学习音、体、美时,文老师便将两个班拉在一起上“大课”。

  旗峰村大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学生因贫困辍学是常有的事。“我最担心的是学生辍学,每当有学生因为贫困辍学,我就立即走山路去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文友田说。学生买不起学习用品、交不起书本费时,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予资助,让他们安心地坐进教室里学习。

  文友田告诉记者,中心校领导多次要调他走,每次都被他拒绝了。“如果我调走了,我们这里山区的娃儿就没有地方读书了,我一人每天多走几里路,旗锋村的娃娃们就会少走几十里路。”文友田说。

  每到课间休息,文友田从他停在教室旁的摩托车架上取下一箱牛奶,分发给每个孩子。这每周三次的学生奶,都是文友田骑着摩托车颠簸两个多小时从乡中心校为孩子们领回来的。

  一位曾经受文友田教育的学生评价他:“文老师教学十分认真,因陋就简,时常自创教具进行教学;他和蔼可亲,时常背生病学生上学,为困难学生垫支学杂费;他一人一校坚守村校37年,赞他为良师益友,人生楷模毫不过分。

  现在,文友田教过的学生大多已走出大山,在各行各业发展,每当谈及他的学生,文友田满足的笑容总会轻轻浮上他瘦削的脸庞。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