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名总编台长看重庆科技创新

18.09.2015  08:59

昨日,重庆邮电大学,总编台长们参观该校物联网创新项目。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重庆晨报讯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新创业除了是发展之源、富民之道外,还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广大市民生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改变和影响百姓的生活?9月16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市科委共同主办的大型走转改采访活动——“总编台长看创新”启动。

两天时间,数十名来自中央新闻单位和地方媒体的总编和台长们,走进科技单位,近距离接触最前沿的顶尖科技,感受创新带来的各种震撼。

人脸识别算法国内领先

还记得《速度与激情7》中那个搜索功能极强的‘天眼’吗?这个天眼,最为核心的技术,就是人脸识别,依靠世界上互联的监控摄像头,电影中的敌对组织头目利用人脸识别来确认一行人的行踪。这个技术我们就有。”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工作人员们向媒体老总们介绍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

而且,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公安交警部门可以利用这一技术,监控取证处罚路边乱停乱放的车辆。”工作人员接着介绍。不只是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在这里3D打印器、手术机器人、石墨烯处理器,让重庆的总编台长直呼“科技改变生活”。

在手术机器人模拟平台上,几位总编更亲自上去体验了一把,复杂的操作也让他们挠起了头。“有了这台手术机器人,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创口面积,还能进行远程操作,第一时间帮助患者。”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机器目前正在全国推广,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里就有一台。

电子广播发射机音质像cd

带来震撼的地方,除了科技单位,还有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的各大实验室。“我们的实验室,并不参加基础科学研究,而是直接与老百姓的生活对接。”在实验室里,一台看上去像“功放机”的盒子,吸引了媒体老总的目光。

原来,这是一台电子广播发射机。“它发出的音质,能赶上高品质cd,今年有学校高考用了它,考生们的英语听力成绩明显提升。

在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座谈会上,市科委主任李殿勋说,当下重庆的传统制造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解决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产业的升级,一个是产业的转移,而两者都需要创新的支持。“要升级产业,技术创新必不可少;要让产品走出去,只有创新才能保障在激烈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据了解,3个月前,《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已经开始实施,重庆将以“1+X”的方式,全面增强重庆市创新驱动力与产业竞争力。在2020年把重庆建成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城市。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