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南滨路转型“文艺青年”

23.10.2015  09:39
   核心提示

  刚送走啤酒节,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又将姗姗而至,其间还夹杂着“高大上”的丹麦生活设计展……近期,南滨路的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

  不经意间,这条拥有重庆“餐饮第一街”美誉的滨江水岸已在悄然中布置着转型升级,向文化高地挺进。

  眼下,南滨路正在积极准备申报重庆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也将以此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在南滨路生根发芽、发展壮大。

  未来的南滨路,将被极具国际范的购物公园、亲子乐园、创意企业会所包围,成为水岸商业综合服务圈,老牌地标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焕发出新的活力。

  “单一”之困

  几乎与直辖同岁的南滨路修建于1998年,犹记得,那一年长江中下游的洪水肆虐,牵动着万千国人的心。

  或许是因为此,南滨路最初是作为长江水利综合整治项目而出现的,其目的在于“解决水土流失,保护堤岸和铸造交通功能”——1998年11月24日,南滨路一期工程动工建设。工程采用纵列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相结合的方式,在挡墙建设完工后填方,为开发空间创造载体。

  挡墙创造了1100亩土地,让经济发展有了空间和余地,众多商家涌入这个几年前还是冷清码头的地带,为南滨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与活力。

  过去十多年里,“堤防+交通+商业”的开发模式,让南滨路受益非浅。2005年和2007年,南滨路先后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华烹饪协会命名的“中华美食街”,正是对其工作的高度肯定。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餐饮第一街”的美誉反倒给南滨路带来了不少烦恼。2007年左右,南滨路的临江商铺80%均为餐饮,一到傍晚,滨江路上车水马龙,但3个小时一过,多数餐饮店门口门可罗雀,这也被业界称为“3小时魔咒”。

  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表示,对滨江经济带的开发,第一阶段以通道功能为主,第二阶段以“通道+商业”为主,第三阶段则是融入了交通、金融、旅游、休闲、餐饮、购物、宜居等业态的多元化商业集群。“眼下,国内外不少地区大多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而重庆坐拥321公里的江岸线,滨江路开发却在第二阶段裹足不前,实在可惜。”李勇说。

  这个问题,南岸区也早有认识。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曾有个称号,叫做‘重庆外滩’,这有点名不副实。难道外滩除了吃饭,就没有别的吗?

  事实上,外滩之所以出名,绝不仅仅是因为黄浦江畔的万国建筑,更多在于其厚重的开埠历史。与其相似,南滨路同样引重庆近代风气之先,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大浪淘沙始见金,终将被人们记住的只有文化。重拾文化因子,用文化来引领业态的转型升级,打造亲水型综合消费体,便成为南滨路的不二出路。

  文化“突围

  主意下定,但如何做好这篇文章却需要下一番功夫。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但对于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南滨路商业而言,转型绝非易事。好在南岸区有关方面一直在思索如何趋利避害,这为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

  早在2005年3月,“RBD”的概念便浮出水面——以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水岸经济、楼宇经济和创意经济五大产业支撑的南滨路将被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RBD(游憩商业区)。

  “这是符合南滨路特色的规划。”李勇对此表示,由于会展中心、滨江路持续开发等因素,未来南滨路在会展、创意、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潜力值得看好。

  新一轮转型升级,既有当初的影子,又比当初的构想更为宏大:南岸区提出了将南滨路打造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战略。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南滨路管委会副主任王岗坦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和刺激消费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理应成为南岸区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就如伦敦南岸区、巴黎左岸区等著名城市功能区一样,南滨路也应成为南岸区甚至重庆向世界展示文化魅力的窗口。

  经过深思熟虑,南滨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文化主题被定位为开放与创新,这既是时代的主旋律,也符合南滨路开埠文化、历史文化丰富的特点。

  以此为宗旨,南滨路提出了打造“两中心”、“三高地”的计划。其中“两中心”是指国家文化产业开放合作示范中心和国家文化双效统一发展示范中心,“三高地”指的是西部文化融合发展示范高地、西部文化金融创新高地以及西部文化创客发展高地。

  按照这个方案,未来的南滨路将从美食街变身成为文化旅游港,焕发出新的活力。

  未来可期

  以文化为突破口,在产业业态上应做出哪些调整和布局?

  应邀前来进行调研的中国传媒大学专家团队认为,演艺娱乐、文化博览交易、主题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数字内容、文化生产性服务业六大产业必不可少,因为这些产业可“充分发挥南岸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强化文化发展的辐射和服务能力”。

  至于在项目上,一方面是对旧有项目进行改造,例如对法国水师兵营枣子湾抗战遗址群、立德乐洋行、卜内门洋行、米市老街等文物建筑进行高标准修缮,在修旧如旧保留历史原汁原味的同时又通过引入文化产业业态项目,增加市民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另一方面是引进新的文化项目,形成文化高地。在此方面,已经引进的施光南大剧院、杜莎夫人蜡像馆、海洋生物馆、韩国3D美术馆、UME、精典书店、东原美术馆、长江汇当代美术馆、国际马戏城等项目都将让未来的南滨路更有文化气息。

  此外,南滨路经济带还积极打造高端总部经济集群。在过去的两年中,南滨路经济带成功引进了重庆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重庆纱线产品交易中心、重庆矿权交易中心、重庆长江国际旅游交易中心、重庆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大型专业要素市场,2014年各要素市场单边交易量已达8000亿元,奠定了南滨路经济带作为全市大型专业要素市场聚集区的行业龙头地位,为南滨路经济带增添了新的发展引擎。

  持续不断的啤酒节、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则为转型中的南滨路聚集到了最宝贵的人气。2014年,南滨路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150亿元。毫无疑问,未来,南滨路将从“吃货”天堂变身为“文艺青年”的聚居地,处处洋溢着文艺范。

  名词解释>>

  何谓南滨经济带?

  即以生态智慧与开放合作为基础,以创新型金融、文化创意为特色,集现代服务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展示、美丽山水城市建设于一体的国际滨水经济带。

  南滨路的文艺范

  弹子石老街 明年7月部分面世

  弹子石老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2600平方米,位于法国水师兵营南侧,主要采用街、巷、院、坝风格展现老街历史风貌。弹子石老街街口位于长嘉汇商业中心,与长嘉汇商业体相连。老街全长近1公里,前街部分处于长嘉汇商业中心与老街的连接处,预计明年夏天可开街;老街部分是整个弹子石老街主体,建设体量近3万平方米;后街部分则与弹子石CBD相连。

  弹子石老街初步设计有“巴渝老街”、“寻味老街”、“乐购老街”、“寰宇老街”、“情定老街”5个主题,通过修旧如旧的不同风格建筑以及老店入驻来展现老街当年风貌。

  目前,弹子石老街修建详规已通过市政府审查,预计明年7月部分街段可与市民见面。

  弹子石老街还准备打造一处小剧场。重庆寅子小剧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在此区域打造小剧场艺术中心,充分利用南滨路山水、夜景资源,将小剧场、亚洲戏剧网络中心、开埠影视基地、艺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叠加和延伸。此项目正在推进中。

  米市老街 有望年底免费开放

  米市街一期位于南滨路长江汇当代艺术中心旁,石质牌匾“合记堆店”便是老街的起点,几栋西式塔楼和中式阁楼造型相间的洋房已复原。青砖灰瓦、仿古壁灯、青竹悠悠,西式大拱门和精美的木窗雕刻最能吸引人的目光。老街建筑除了一栋孙家大院做过民居外,其他几栋楼在开埠时期是洋行办事处或仓库所在地。

  目前,米市街一期已完工,正在积极招商中,预计今年底能免费向游客开放。

  慈云老街 投资10亿年内动工

  慈云老街用地81亩,形态以民国时期建筑风貌为主,预计投资超10亿元,今年内动工。这里将集中展示重庆开埠文化、宗教文化、码头文化、抗战陪都文化。其中,将重现安达森洋行原貌,未来定位文化产业讨论和发布中心,黄家巷、茶场等旧址原貌也会重建。

  枣子湾 抗战传奇舞台

  南滨路枣子湾抗战文物建筑遗址群位于东水门大桥南侧,属于市级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范围。该区域内有意大利大使馆旧址、比利时大使馆旧址、枣子湾32-35号公馆建筑、海关别墅、新华信托银行旧址、美国大使馆临时办公旧址、原重庆第三针织厂旧址、美国大使馆武官住处旧址、美国使馆酒吧9处共8000平方米历史文物建筑。

  下一步将打造枣子湾抗战遗址公园,对该地块的抗战历史文物建筑群进行修复和保护利用,抗战美术研究中心、瓷器博物馆、巴渝遗韵—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万国商埠、中欧经典发布中心、宝风画院、雾都剧场、飞虎队飞行俱乐部、老电影咖啡馆和创新型金融机构等。

  重庆长江汇当代艺术中心 集聚文化名流

  重庆长江汇当代艺术中心位于南滨路中段,毗邻东水门大桥,是一家集餐饮、商务、会议、娱乐、茶艺、音乐品鉴红酒吧、当代艺术展厅于一体的花园式绿色商务会馆,依山傍水,环境秀丽。这是目前南滨路上已较为成熟的文化艺术中心,目前已举办了多场文艺展览。

  长江当代汇艺术中心可同时容纳200多位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参与艺术展示与交流活动。艺术空间低调、内敛、简约、高空间、大柱距,极具实用功能的建筑结构是典型的德国包豪斯艺术风格,非常适宜承办国内外大型艺术作品展及商业活动。目前已举办了“艺载春秋”大型吴冠中作品展、“打开天空”国际当代艺术展等有影响力的展览,且大部分是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施光南大剧院 首家民营标准化大剧院

  施光南大剧院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发展模式建设的我市首家民营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大型剧院,已于5月10日正式投用。

  位于南滨路的施光南大剧院,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共3层,可同时容纳近1300人观看演出,4亿元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社会资本,由国内顶级专业院线管理公司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运营,并着力打造成为与重庆大剧院、国泰大剧院遥相呼应的文化高地。

  施光南大剧院成为南岸传播高雅文化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将成为弘扬高雅艺术、提高市民文化修养、促进重庆与国际城市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施光南大剧院的地下联建空间还将充分利用,打造小剧场集群。重庆303话剧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拟以戏剧演出为主、多种艺术活动并存的模式,依托3个演出空间、1个多媒体教室、1个展览空间高密度地安排文化活动。此项目正在洽谈推进中。

  文/王彩艳 罗兰

  图片由南岸区委宣传部提供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