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家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的

15.03.2015  11:12

从1930年到1940年,重庆是其爷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活跃的现场和舞台。作为乡村建设的前驱,他在这里创办过勉仁学院;作为文化学者,他在这里完成了其代表作《中国文化要义》;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和民盟巨头之一,他曾在此试图调停国共内战。 

重庆晨报记者 马拉 报道

梁钦宁是3月10日至4月10日在重庆上清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开展的“这个世界会好的——梁漱溟先生生平图片展”的策展人。从1930年到1940年,重庆是其爷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大学者、大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活跃的现场和舞台。作为乡村建设的前驱,他在这里创办过勉仁学院;作为文化学者,他在这里完成了其代表作《中国文化要义》;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和民盟巨头之一,他曾在此试图调停国共内战。

梁钦宁第一次到重庆,是2001年作为崔健乐队的经纪人,带着老崔在人民大礼堂嗨了一场摇滚乐。梁钦宁说:“崔健非常反感孔子,他说你爷爷比孔子牛逼多了。”演出结束,他去了北碚勉仁中学,看见爷爷当年一位学生的孩子都还在,仿佛回到爷爷的民国时光。

这个图片展的名字,是多年前梁漱溟回答投湖自尽的父亲的一句话,那么,他父亲当时问了他什么话呢?

老照片

梁漱溟(中左一)在北碚北温泉与学生们合影。  

 这个图片展属于北大校史馆推出的“书生本色,学者风范”系列展。展出的图片中,有一张梁漱溟的工资条,是首次现世,“民国8年(1919年)10月23日,北大职教员薪俸发放存根,一百元,现洋五成,中票五成”。在北大已经难以找到梁漱溟当年的照片了。梁钦宁说:“这次北大能找出他的那个工资条,很不容易!100元。1919年,牛逼吧?但李大钊和胡适他们更牛逼:李大钊当个图书馆主任,150块大洋。胡适更牛,280块大洋,我爷爷不行,当然比毛润之强,他在图书馆当助理员,才8块大洋。

梁漱溟跟胡适是同辈,胡适比他大两岁,“胡适是留美博士,当时可了不得了。我爷爷大学也没读过,教北大,也不容易,所以他压力很大,北大什么地方啊?人家要是不听你的课,你这摊儿就算了。但还好,听他课的两百多人,在册的学生有八十人。在北大,只有听胡适讲课的人比他多。

梁漱溟当时能在北大教书,是他的恩人蔡元培独具慧眼。图片展里有一张梁漱溟当年第一次会见蔡元培的名片和书信。“蔡元培的北大校长委任状,是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总统颁布,他第二年1月4日到校,就职演讲是1月9日。我父亲当时是司法总长的秘书,蔡元培就职当晚,他就拿着教育总长写的名片,去南菜园拜访他。蔡元培比他大20多岁,他仰慕蔡元培。

后来,南北议和后,司法总长下野,梁漱溟也没有工作了,就想到湖南出家当和尚。蔡元培叫他来北大教书。这一年是1917年。“我认为1917年是新文化运动一个标志性的年份,新文化运动发端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立杂志《新青年》,所以今年是100周年了。但新文化运动进入轰轰烈烈的高潮期,应该是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是这一年发表的,我爷爷也是1917年到的北大。

当时,蔡元培拉拢的各路人马,云集北大,形成势头,新派旧派相碰撞。“我爷爷很尴尬,他接近新派,他绝对看不起旧派,新派几句话一骂,嘁里咔嚓就把旧派干趴下了,促使他深刻地反省思考旧派思想和学问,就从印度哲学从世界文化的高度来看中国的儒家文化。所以保守派这种标签贴在他头上,他不在乎这些,他在乎的是这个世界能不能往好的改。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火烧赵家楼胡同曹宅、痛打章宗祥的行为艺术,史称“伟大的五四”,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都是一片赞声,但1919年5月18日,梁漱溟就在《国民公报》发表《论学生事件》一文,跟大家唱反调。“我爷爷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他在内心世界里面叫学生去自首,认为人应该有法治生活。

我爷爷

◀1948年冬,梁漱溟在北碚住所前。

图片展上,梁漱溟从小到老,照片上的表情都比较严肃、冷峻,梁钦宁说:“因为都不是抓拍的照片,照相他都要把自己整理一下,但我从未看见他发过脾气。

小时候,爷爷在他们心中,是好玩的。家族里面至今流传一个梁漱溟给四个孙儿买二两饭的段子。“爷爷经常带我们出去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我们关照多。他日记里面常有‘挈元、挈东’的字样,就是带我和堂哥出去玩的意思。有一次,上午带我们去紫竹院公园,下午又去动物园,两个公园隔得不远,但中午得回家吃饭,下午又去。我四岁时,有一次我爷爷带四个孙子,有的11岁,有的7岁,带我们到陶然亭公园去玩。据我堂姐梁彤回忆,他给我们四个人买了二两饭,一回到家,就全部喊饿,忙叫奶奶下鸡蛋挂面。这不是他抠门,是他有一种理念:小孩没有饿出的病,只有撑出的病。认为养儿七分饱,略带三分饥和寒。他当时身体好,我三岁,要人抱的。

他对钱财是不吝惜的,一直资助学生。“有个学生姓黄,也是侄女婿,下放到原籍广东番禺当农民,担粪,他就寄钱去,还不能寄多了,5元、10元。多了要出事。他们家原来是当地最大的地主。

梁钦宁父亲是北大生物系教师,妈妈是离休干部,原来是四野的,复员到北大当人事干部。“爷爷住鼓楼,我们住北大,十六七公里,当时不堵车,但车不多,他有时就来看我们一眼,看了就走。日记里有写我的:‘晚饭后去蔚秀园看小宁,顽皮犹昔’。有时讲到一些往事,他笑一下。你不主动问,他不说;你问,他愿意说。一口普通话,不带北京土腔。

老爷子平常的表情是不怒自威,“大爷爷家的孩子,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不敢打麻将,不敢喧哗,跟着他吃素,但他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唯一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有人上门求字,当时他午睡出来,我铺纸磨墨,那些人夸他是大书法家,他轻拍桌子说:小道,轻看我。全场气氛那叫一个沉重,空气都好像要凝固了,那些人,包括我都吓傻了,这是我看见他唯一一次最接近发火的时候,但发火归发火,他还是给他们写了字。他常写的是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梁漱溟最后落气的时候,梁钦宁给他送了终。“他是1988年6月23日去世的。6月22日,我给他擦身子,第二天早上,轮值的堂哥钦东要来了,我准备离开,他突然呕吐,吐血,当时我20岁。堂哥不一会儿来了,他说他要小便,钦东就把便盆递给他,他完成了小便,说,我很累,我需要休息。医生赶紧急救,但已经无效了。他不惧死,早在家里,他就给我们讲过此生彼生。他对生死看得很开。

太爷爷

梁漱溟写给梁钦宁的家书。

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巨川)先生,对生死比他还看得开。梁钦宁说:“1918年我太爷爷准备投湖了,投的就是后来的积水潭。当时陈独秀、傅斯年、徐志摩等很多名人在报上都围绕这个事讨论过,钦佩他的勇敢和风骨。“我太爷爷的死对我爷爷影响很大。投湖前三天,他碰到我爷爷,就问了一句:世界会好吗?当时我爷爷已在北大教书,他回答说:会好的,相信天天会往好的方面改的。太爷爷说,会好就好。三天以后,他就投湖了!

当时主办《启蒙画报》、《京华时报》的民办报业巨头陈翼仲为梁济立了一块墓碑。他投湖的位置在家门口约300米处,碑就立在湖边山坡上的普济寺外。“刻碑的石匠钦佩我太爷爷,没收刻工费。碑上刻有‘桂林梁巨川先生殉道处碑’。近几年,我去看,寺的旧址只有一两间屋子了。很多学者都呼吁重建这个墓碑,因为我太爷爷和我爷爷在思想和行动上,是一脉传下来的。我太爷爷这一环,是不能缺失的。

从“世界会好吗?”到“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梁济、梁漱溟父子,完成了一个中国人的百年天问和天对。

图/梁钦宁 马拉

从“世界会好吗?”到“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梁济、梁漱溟父子,完成了一个中国人的百年天问和天对。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