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发展的武隆实践

14.09.2016  23:38

9月1日,一部讲述武隆神奇秀美景色的影片,在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官方活动“聚焦中国”中精彩亮相。

据介绍,武隆此举意在借助国际文化盛事的舞台,推介武隆的旅游文化产业资源,加速提升武隆旅游胜地国际知名度。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武隆县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把深厚的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相融合,形成了以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升级的发展路径。

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彰显文化价值。”武隆县县委书记何平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将活化历史、丰富旅游,让文化更生动、旅游更精彩,也必将助推武隆旅游走得更好、更远。

挖掘、保护文化资源,再创造、再包装,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资源是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民族的、传统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既是一个地方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今年3月1日晚,新版《印象·武隆》实景演出在桃园大峡谷震撼上演。据统计,改版后的《印象·武隆》,门票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

实现了山水、文化的本土融合。”技术总监洪英介绍,《印象·武隆》以“川江号子”为主题,将“号子”“哭嫁”等民俗形式,以及“棒棒”“滑竿”“麻辣火锅”等最具重庆特色的人文元素相融合,“让游客既领略了武隆的自然山水,又欣赏了巴渝地区独特的‘号子’文化。

武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奇柯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武隆县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将特色地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战略,开发出了一系列地域性和民族性较强的旅游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

现在,仙女山耍锣鼓、后坪山歌、鸭江平桥吹打、羊角豆腐干传统制作技艺等8项民间技艺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旅游战场开发到哪儿,文化挖掘就跟进到哪儿。”武隆县人大副主任、文联主席刘有发称,武隆对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了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为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性资料,还挖掘整理了《武隆民俗风情》《遗产武隆》等乡土旅游文化丛书。

今年“五一”节,武隆中石院、下石院民俗文化村落正式营运。此外,武隆还建立中国岩溶研究 基地 、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乌江文化博物馆等,真正发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了历史、民俗、宗教和山水文化等资源。

自然资源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推出文旅融合项目,丰富旅游业态

7月30日,在上海2016年首届中国数字娱乐产业应用峰会上,上海喂啊科技、福州乐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纷纷签约入驻武隆“星际未来城”。

星际未来城”项目是中域财众投资的国内最大数字娱乐园区,总投资38亿元。目前全息影像馆主体建设基本完成,数字游戏馆基础建设部分完成,并启动了数字乐园线上公园建设。

几年来,武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引入了上百亿元的生态文化项目,除仙女山“星际未来城”主题公园外,还有投资7亿元的“天坑”民俗文化村寨、黄柏渡漂流项目,投资150亿元的影视文化产业城,投资25亿元建设的懒坝国际文化艺术主题公园等。

既可以观赏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感受休闲愉悦的生态文化,还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武隆县县长卢红称,以传统观光资源为基础,注重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推出文旅融合项目,丰富了武隆旅游的文化内涵,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的模式延长了原有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弱化了因自然景观资源变化而产生的季节性影响。

现在,文化产业已成为武隆县的新兴旅游业态,逐步形成了以“星际未来城”为主的创意旅游、以懒坝休闲主题公园为主的“”休闲旅游、以户外运动为主的户外探险旅游、以“印象·武隆”为主的民俗文化体验游等新兴旅游业态。

卢红透露,按照平均增速估算,今年,武隆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

依托旅游,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推介武隆旅游

9月3日,2016“仙女山杯”第十四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在武隆县举行。从2003年发展至今,该赛事已成为世界同类比赛中的顶级赛事。

今年盛夏,武隆推出避暑休闲十大文化活动。其中,2016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啤酒节吸引游客30万人次,消耗啤酒50余吨。与此同时,仙女山冰雪世界开业迎客,实现了重庆夏天也能滑雪的梦想。

在武隆,这样的文化活动不少:芙蓉江龙舟锦标赛、芙蓉湖户外运动联赛、万峰林海骑行大赛等。这些活动除专业运动员参加外,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参与其中,体验户外运动的快乐与激情。

跳出‘门票经济’经营模式。”武隆县相关负责人称,依托旅游业形成的市场,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提升了旅游品质,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游客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了旅游消费模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天生三硚拍摄,让武隆旅游走向了全国。2014年,《变形金刚4》在此拍摄,武隆的景色又一次进入了全球观众的视野。

冰凉如水的夜晚,月亮从松林升起……”去年以来,这首《仙女山的月亮》唱响了大江南北。

去年4月,武隆县启动“唱响武隆”全国原创歌曲征集大赛,收到作品345件。最后,评选出著名词曲作家车行和李昕的作品《你的美丽动我心》等5件优秀作品,《仙女山的月亮》获得特别奖。

通过歌声展示文化。武隆以“音乐+旅游”的文化活动形式,为提升武隆旅游对外形象注入新鲜元素与活力。

专家指出,文化产业摆脱原有对旅游资源的依赖,反过来又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武隆文旅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文化育人、旅游惠民,文旅融合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印象·武隆》不但为游客提供了一台视听文化盛宴,纤夫的“号子精神”更是震撼人心、感天动地。而这种“号子精神”也内化成武隆人一种前行的力量,鼓舞着武隆人20多年风雨兼程,涉山水、翻险滩,让武隆旅游冲出大山、走出国门,成为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旅融合提升了人文素养、展示了旅游形象、增强了综合竞争实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已让武隆人认识到生态是武隆最大的财富、最大的资源。该县大力推动生态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引导全县人民爱护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江河溪流,大力倡导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乡风文明,让每一个人成为生态文化的倡导者。

一些乡镇结合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大打民俗文化牌,推出了杜鹃花节、桃花节、山歌节等,丰富了乡村文化、带动了脱贫攻坚,真正做到了文化育人、旅游惠民。

去年,武隆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50万人次,收入高达3.8亿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452元。

富了脑袋,鼓了钱袋。”何平称,文旅融合发展,提振了武隆人的精气神,也重塑了武隆人自信、自强、开放、拼搏进取的品格,更推动武隆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业由“吃住行游购娱”的单一方式向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融合的方向转变,“带动了产城融合,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

据统计,2015年,武隆县全县旅游接待游客2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4.2∶40.1∶45.7,旅游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7%。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