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大力探索建立一体化市场监管体制取得初步成效

09.02.2015  20:32
    重庆两江新区积极稳妥推进“大部制”改革,于2014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统一负责新区643平方公里范围内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市场服务和监管工作,现有干部职工162人,10个科室、1个直属机构、9个基层所。此次改革做到了“三个减少”,一是内设机构减少,由原来的30个减少到10个,精简67%;二是人员编制减少,由原来的193人减少到162人,减少16%;三是机关人员减少,机关人员编制占总编制的40%,60%的人员下沉到基层监管所和执法支队,实现了精兵简政、重心下移。
    一、主要改革举措
    (一)实施“五个一体化”建设。 一是市场监管一体化。整合三大系统市场监管职能,解决监管分段、重复交叉、相互推诿难题,扫除监管盲区。二是质量监管一体化。构建产品、商品、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领域质量监管模式,监管信息记入市场主体信用档案。三是消费维权一体化。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物价投诉平台,建立统一投诉中心。四是行政许可一体化。将三大系统所有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到一个业务科室,实现企业登记、机构代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事项统一办理。五是行政执法一体化。集中统一行使分段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行政处罚权,减少执法层级,统一执法规范,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率先开展外资企业登记改革,将审批事项由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备案,实行投资者守法承诺。二是试点“先照后证”制度,仅保留44项工商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减幅达67%。三是建立企业注册登记“一表制”并联审批,将原需分别填写的工商、机构代码、税务等四张表整合为一张表,营业执照办理承诺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至2个工作日。四是积极探索“先证后审”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
    (三)构建“三位一体”立体监管体系。 基层所管“面”,以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机制为基础,负责面上的日常监管;业务科室管“线”,为行政审批、执法办案提供业务技术支撑;执法支队管“点”,负责案件查处和应急事件处置。
    (四)开展市场主体分类监管。 出台《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暂行办法》,A类“绿牌”为诚信守法市场主体,建立禁止一般检查、巡查的“不打扰”机制,营造鼓励守法诚信的市场环境;B类“黄牌”为一般失信及许可缺失市场主体,通过抽查和专项整治等措施实行重点监管;C类“红牌”为严重失信市场主体,通过行政处罚和信用信息公示等手段让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D类“黑牌”为被依法吊销证照及被纳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对其做好后延监管。
    (五)开发建设信用信息监管平台。 打破传统市场主体人工巡查监管模式,实行科技监管,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实时反映“ABCD”四类市场主体的动态变化,实现企业分类监管、消费投诉实时监控、应急突发事件统一指挥三大功能。
    二、改革初步成效
    (一)减轻了企业负担。 以往的多头监管执法容易造成企业守法成本增加和行政资源浪费。体制改革后,行政监管资源得以进一步集中整合,之前3个部门分几次上门检查的事项,现在一次上门即可全部完成,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了市场监管效率。
    (二)方便了群众办事。 一是更快速。“多窗受理”变“一表申请”,以往需在3个部门多个窗口办理,现在实行“一表制”并联审批,简化了手续,缩短了办证时间。二是更便民。整合  “几条热线”为“一个平台”,工商“12315”、质监“12365”、食药监“12331”、物价“12358”投诉热线全部统一在信用信息监管平台,解决了以往多条热线、系统杂糅,普通民众不知向谁投诉、部门相互推诿的问题。
    (三)提高了行政效能。 一是行政审批增量提速。通过流程再造,企业设立和变更全程办理时间提速87%;2014年两江新区新增市场主体8600户,同比增长81.43%。二是消费维权快速反应。依靠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将投诉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离投诉地最近的监管干部,提升了消费维权的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三是综合执法效率提升。综合执法实行专业支撑、统一办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违法行为快速出击、准确打击。四是服务企业更加高效。整合商标注册、品牌建设、标准化等工商、质监服务功能,实现了由“政出多门”到“统一服务”质的飞跃。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