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巴山里的“扶贫车间”又联通世界了

01.03.2020  19:11

新华社消息,在中国西南山区的一个乡镇上,刚下完小雨,道路还很泥泞,在略显狭窄的厂门外,刚烫完头发回来的卢镇发挽起袖子,和第一批返工的贫困户一道,将一个个装满新鞋的纸箱装上货车集装厢。

卢镇发1993年前往中国沿海地区福建省莆田市,从一个农民工开始打拼,积累财富后又投资办厂。2014年,他为回报家乡,在重庆巫溪县塘坊镇创办了鸿驰鞋业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员工400多人。企业虽小,却是一家全球化公司,产品全部出口。

这是今年第一批发往葡萄牙里斯本的鞋,除了这批货之外,我们还有两批准备发往美国。”卢镇发停下手头的工作说,“本来根据合同,这批鞋子需要在两个星期前就发送出去,但因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延迟发货。

在重庆市巫溪县鸿驰鞋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加工制作凉鞋。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大巴山脉位于陕西、重庆、湖北三省市交界地带,东西绵延5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山高路险,多为喀斯特地貌。鸿驰公司就坐落在大巴山脉深处,2019年产值达8000万元人民币,是巫溪县“扶贫车间”之一。

在中国,兼具解决农村贫困户就业功能的工厂被称作“扶贫车间”,大多设在面向农村的各级农业乡镇,以带动脱贫为宗旨。鸿驰公司400多名员工中,就有100多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鸿驰公司全体员工原定1月24日放七天假过春节,但受疫情影响,直至2月17日才复工。公司最初组织了41名员工启动生产,一个星期后又增加了170名返工的员工。

卢镇发说,现在厂里的生产效率虽有所下降,订单数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后续订单预计都可以按时完成。

在和卢镇发一起搬完箱子后,鸿驰公司员工游天平又回到了车间。把做好的鞋子搬上货车并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但他还是很乐意帮忙。

在重庆市巫溪县鸿驰鞋业工作人员将准备出口的成品鞋装车。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前些天企业迟迟不复工,可把游天平憋坏了,他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工资收入,自己再回到过去打零工的生活,重新戴上贫困户的帽子。

我家是去年脱贫的,过去只靠种玉米土豆生活。”游天平在车间的机床旁,一边截断做鞋的皮革一边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又只有我一个劳动力,日子过得非常窘迫,现在总算好点了,企业也总算开工了。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里的土地很难让一家几口人过上好生活,最后还是要靠产业实现小康。”卢镇发说,在他工厂务工的贫困户工资都在3500元以上,这些钱对过去每年都只有几千元收入的贫困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但延迟的工期和迟迟才开通的物流,让卢镇发一度为延迟交货非常苦恼,现在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批延后发的货本来是需要赔偿的,但海外客户体谅我们的难处,所以同意把发货时间推到现在。现在,我们又能联通世界了。”卢镇发笑着说,当地政府也在复工后第一时间对工厂进行了消毒检疫,并购置口罩帮助工人迅速回到岗位。

在重庆市巫溪县鸿驰鞋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除了帮助这些企业尽快复工,我们还通过二维码对外发布企业招工信息,不仅有助于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也能帮助更多贫困户在疫情期间尽快找到工作。”巫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世明说。

对于这家山区工厂的未来,卢镇发和游天平都充满了信心。卢镇发说:“去年我又新开发了几个海外客户,他们在视察工厂后都和我们签了合同,所以今年厂里计划再新增两条生产线,再招300名员工,产值能达到1.2亿元。

平时工厂上班,闲时帮家里做做农活,游天平一家的生活受疫情影响不大。“今年我还想学更多技能,这样收入还可以上涨。”他说,“孩子刚上大学,家里的开销更大了,我希望能靠自己的双手让他顺利毕业,也让全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原标题:大巴山里的“扶贫车间”又联通世界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