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我践行,我见证

20.03.2017  19:43
          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了!

  多年以前,每当全国两会闭幕时,总听到各个媒体传来这样的报道:“这是一次团结、求实的大会,一次奋进的大会,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这几年每年两会闭幕时,也不时听到代表们这样感叹、媒体这样报道,因为亲身参与其中,便觉得这几句话特别亲切,特别重要,特别认同,有共鸣感。

  四年前,当我第一次走进向往多年的人民大会堂时,那种激动不已的心情和神圣的荣誉感至今还记忆犹新。这份荣誉感化成了努力履职的责任感。几年来,作为一名来自教育战线的基层代表,我努力立足于教育、重庆,又着眼于全国、全域。不断提升自我的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领悟、实践,也见证、成长。

  令人高兴的是,本次大会我有几个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和回应,也许我仅仅是提出这项建议的代表之一,但一份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肯定,我感到很受鼓舞。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一是提出:“优化财政教育资金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益,促进教育公平”建议。在大会期间就收到了财政部的书面答复。

  二是在审议2017年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时,因为没有民办教育相关内容,我建议增加“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建议被采纳,这句话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里。

  三是在审议民法总则(草案)时,根据6岁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我建议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修改为八周岁(小学三年级),这一意见得到了采纳。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应该是本届全国人大的最后一次全体大会了。走出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再一次回头注视那迎接我们多次进出的红旗和国徽,心中无限感慨。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以前,从来不敢想象,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建议会在这里得到倾听和认可,会与众多的全国人大代表的声音一起写进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写进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民法总则。

  感谢大家在我履职过程中给予的关心、指导、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携起手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