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给儿女增添负担 八旬老婆婆拾荒凑回乡路费走丢了

12.04.2016  08:55

  民警询问走失的拾荒婆婆 沙区警方供图

  八旬婆婆想回老家,竟靠拾荒凑路费,她说儿女对她很好,家里条件也不错,但她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就决定自己“”点路费,没想到却迷路了。儿子儿媳得知此事后也流下眼泪:“是我们忽略了,母亲什么都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不知道母亲想念老家了。

  86岁婆婆拾荒迷路

  10日晚6点过,42岁的王先生途经沙坪坝区杨梨路附近时,遇到一名背着背篓、满头白发的婆婆。“请问木场怎么走?”婆婆问他。王先生是老重庆人,但木场这个名字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婆婆,你记不记得更大一点的地名?”婆婆说,自己姓李,开县人,来重庆和儿子住在一起,她只记得儿子住的地方叫木场。

  王先生说了几个自己猜测的地址,婆婆连连摇头。无奈之下,王先生拨打了110报警求助。几分钟后,沙坪坝区110快处队民警赶到现场。婆婆告诉民警,自己已经86岁了,只记得儿子住的地方叫木场,周围还有两口井。民警听后一时也摸不着头脑。

  随后,李婆婆说出了自己迷路的原因。原来,这两天李婆婆想回开县老家看看,但考虑到儿子儿媳工作忙,不想给儿女增添经济负担,便瞒着他们悄悄捡废品卖。当天一早,李婆婆吃过早饭就背着空背篓出发了,一路捡废品,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5点过,这时她已捡了满满一背篓废品。随后,李婆婆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家收废品的地方,她把捡来的废品卖了5元钱。可卖完废品后,李婆婆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附近群众表示,歌乐山上有很多木场。民警立即兵分两路,一路人到附近派出所通过警用系统查找李婆婆的家属信息,一路人带李婆婆到歌乐山附近的木场寻找。

  家里条件不错

  1个多小时后,民警终于通过李婆婆提供的儿子的名字,找到了她的儿子的联系方式。不一会儿,李婆婆的儿媳秦女士赶来了。“妈妈,你怎么走了这么远!”见到李婆婆,焦急的秦女士才松了一口气。秦女士告诉民警,他们住在井口,丈夫在一家木料场上班,家里条件不错,还买了车;而老人的5个儿子3个女儿,不少都在外地做生意,也发展得不错,大家都想接老母亲去住,让她享清福。“早上妈妈离开家后就一直没回家,全家人到处找她,急得团团转,根本没想到她会出来捡废品。

  听说李婆婆是为了不给儿女增添经济负担,才决定瞒着他们捡废品凑路费的,秦女士当时就湿了眼眶。“妈妈,你想回家看看怎么不直接告诉我们啊!”秦女士表示,母亲什么事都为子女着想,怕给他们添麻烦,而他们平时忙于工作,通常只是在生活上关照老人,忽略了老人的想法。秦女士表示,稍后会安排时间,全家人一起陪老人回老家看看。

  专家解读

  学会帮老人圆梦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进城老人”已成为普遍现象,不少人在城市定居后都希望将老家的父母接到身边享清福。但子女要知道,不少老人对老家有着深深的眷念,但看着子女忙碌,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感受埋在心底,这是对子女的爱。孝顺要务实,不是一定要给老人特别好的物质,而是要明白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子女要懂得沟通和倾听,不要忽略了老人的心理需求,要学会帮老人圆梦。

  商报记者 付迪西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