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现侏罗纪时期虫迹化石 专家称比恐龙化石还罕见

22.03.2015  10:21

  重庆万州第一中学同学在老师带领下考察化石。 受访者供图

  万州区铁峰乡多年前的一场山体滑坡让一大片神秘的怪石裸露而出,近日专家鉴定结果出炉:这是一群至少1亿多年前的虫子在软泥里移动所形成的化石。“这也是重庆首次发现侏罗纪时期虫迹化石,它比恐龙化石还罕见。”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博士张锋说。

  高中生意外发现“怪石

  最初发现这片怪石的,是当时万州区第一中学一名叫谢进的高中生。“他将化石带到学校给我看,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谢进的老师易万成告诉记者,谢进的家就住在化石发现地附近。他带领学生前往考察,发现那里原本被树木掩盖,是一场意外的山体滑坡,让这一大片石头露了出来。

  这片石头究竟有多怪?记者看到,化石带上布满条纹,像是盘错的老树根,也像是数十条细长的虫子缠绕在一起。化石带上同类大小的化石分别集中在一起,整齐排列着。据测量,这片化石带长约2000米,宽约600米,可见高度约30米。

  那么,化石带上的条纹究竟是什么?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易万成几年来一直在搜集相关资料,并在网上求助,咨询相关专家。前几天,在万州区博物馆帮助下,他联系上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博士张锋。

  接到邀请后,张锋到现场进行了勘测,他推断,这些都是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虫在运动中留下来的轨迹。“在重庆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侏罗纪时期的虫迹化石。

  虫迹形成化石需要三大条件

  “可别小看了这些虫迹化石,它们比恐龙骨骼化石更为稀有,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张锋说,这些化石与恐龙足迹化石一样,属于痕迹化石,是史前时期的各类生物在活动过程中,遗留的各种痕迹和遗物保存下来而成的化石。

  痕迹化石能保存下来的极为少见。张锋说,相比恐龙骨骼化石之类的遗迹来说,它们的保存条件更为苛刻。“因为干硬地面上的脚印非常浅,很快会消失;湿软地面上痕迹因含水量高、流动性较大,很快又会被周围的泥沙埋没。

    那么,这些神秘虫迹究竟如何才能形成?“只有虫子在湿度、粘度、颗粒度三大条件都十分适中的地表爬行时,痕迹才能保留下来。”张锋推论说,当这些有痕迹的泥沙被另外一种成分的泥沙迅速掩埋,然后这层存有虫子移动痕迹的泥沙下沉,再受地下高温、高压而变成石头,而上层的痕迹才会随之跟着硬化。“此外,它们还要在上亿年的岁月中没遭到地质运动的破坏,才能完整地保存至今。

    是什么虫子留下的爬行痕迹?

    是什么虫子留下的爬行痕迹?“这个是科学界的难题。”张锋说,光凭这些虫迹,我们很难判断出具体是什么虫子。只能推断,这些虫子和现在我们常见的蚯蚓一样,是软体类昆虫。

    数百条密密麻麻的虫迹布满了石头表面,这是一条虫子留下的吗?“应该不是。”张锋说,这些痕迹可能是几条虫子反复经过留下的,也有可能是一大群虫子从泥沼里经过留下的,时间间隔不会太久,这样才能形成如此大面积的虫迹化石。“或许它们是在去寻找食物的路上留下的痕迹。

    既然不知道是什么虫留下的痕迹,如何推测出化石的年份呢?张锋说,这是根据化石所处的地质背景来判断的,“那一带只有三叠纪中晚期到侏罗纪时期的地层,在那个历史时期,重庆逐渐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接下来,自然博物馆还将对化石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揭示三大谜题:确认化石的具体年份;化石是在什么样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何种虫在什么行为下形成的。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