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撂废荒地” 今朝“稻菜基地”
初春,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涪陵区蔺市镇的农田宜机化改造现场,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重庆市栋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健平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春,我们就立马着手规划准备,租赁了12台大挖机、3台推土机,开始对我们在蔺市镇新流转的8000余亩农田进行宜机化改造。”
蔺市镇传统耕地形状不规则、面积小而分散、坡度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耕地条件“先天不足”,农机作业难度大,机具作业不适应,常年以来,蔺市镇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难如登天,随着镇里的农民工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挣钱,农村优质劳力不断流失,镇里的耕地长期闲置,陷入了“无机可用、无粮可种、无人可管”的困境,部分地方长年撂荒耕地比重超过50%。大中型机具下地难、大量耕地撂荒的农业生产现状,蔺市镇并不是重庆市的孤例。
近年来,随着重庆市宜机化的广泛开展,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迎来了转机。截止目前,市农业农村委在全市32个区县实施了300余个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超过30万亩,在宜机化改造后,劳动、物资、装备等农业全要素效率大大提高,主要农作物及特色经济作物的全程全面机械化更容易实现。尤其是宜机化改造还使得耕地有效利用面积增加3%~5%、亩均节本超过400元,全市范围内大量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尝到宜机化改造的甜头,张健平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10月,张健平着手对公司流转的900多亩土地进行了宜机化改造,改造后种植榨菜,每亩作业成本从500元降低到不足100元,使用大中型作业机具配合开展深松整地作业,不但耕整地效率效益大大提高,而且榨菜亩均增产近20%,亩增净收入超过700元。
借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文件的东风,张健平依托宜机化改造的千亩整村示范基地,他带领乡亲们发展榨菜、水稻种植,成了涪陵区龙桥街道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今年,他与涪陵区曹家沟农机合作社等几个农机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后,看重蔺市镇耕地交通方便、土地流转政策灵活等优点,结合公司榨菜产业发展规划,筹措资金近2000万元,准备在蔺市镇流转一万亩土地,摩拳擦掌、大展拳脚,打造万亩稻菜轮作基地。他说:“宜机化改造带给我翻天覆地的观念转变,我发现,乡村的发展空间很广阔,我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家乡变得更好!”
据悉,今年春季农业生产暨农田宜机化改造现场会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明确表示要加强领导、加大农田宜机化改造投入,将该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国务院42号文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高度进行部署。市农业农村委在推行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补齐农业基础实施短板的同时,注重与“两区”划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旅融合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相结合,从百亩级社组试点,到千亩级整村示范,到万亩级整镇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不断升级扩面,逐步探索出了丘陵山区宜机化+产业发展+机械化手段+复合式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将推动十个万亩级整镇宜机化改造的升级版,涪陵区万亩稻菜基地打造,正是丘陵山区万亩级“宜机化+产业发展+机械化手段+复合式基地”模式推广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