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小候鸟 回家的路辛苦却幸福

15.02.2015  19:17
每年春节,在外打拼的人们纷纷踏上回家路,就像迁徙的“候鸟”,很多孩子也跟随父母踏上了旅程。

昨天,菜园坝火车站里随处都能看到一些稚嫩的面孔。回家的路途漫长而辛苦,对这些孩子来讲,不得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但远方故乡的召唤,让孩子们回家的路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石雅怡:希望全家人都快乐

石雅怡的妈妈是四川内江人,爸爸是广东人。昨天上午,重庆晨报记者在站前广场见到她时,她正欢快地围着爸爸转,等待妈妈买汽车票。

8岁的雅怡从小生长在广东,隔年会跟爸妈回四川过年。对于妈妈的老家,她记忆中的内容并不多。“辣椒?不行,不行,我一点都不能吃。”雅怡大笑着躲到爸爸身后,“如果非要我吃,我就躲到被窝里面去,饭也不吃了。

30多个小时的行程,石爸爸的脸上略带倦容,雅怡却依然活蹦乱跳。“车上很无聊啊,我就睡觉,吃东西,玩手机,打游戏,我最喜欢玩天天连果冻了。

说起新年愿望,雅怡眨了眨眼睛,“我希望全家所有人都快乐!

雷玉坤:重庆,我回来了

雷玉坤今年8岁,他站在花台上,背着爸爸的单肩包甩来甩去,身上的衣服略显单薄。妈妈对儿子颇有微词,“回来前专门给他换了一身干净衣服,结果在火车上很快就弄脏了。

雷玉坤还有一个姐姐,已经20岁,在成都上班。对于这个姐姐,雷玉坤的印象挺模糊的,“玩不到一起去。”对他来说,回家缺少同龄的玩伴是一件颇为伤神的事。

雷玉坤的爸妈在深圳打工,往年都会错开春运回四川简阳老家,今年厂里放假早,他们改在了春节回家,谁知道票难买,三个人只抢到了两张坐票、一张站票。

一路上,雷玉坤有自己的固定座位,爸妈就跟老乡轮换着坐位子,下车时,妈妈感慨自己的脚都肿了,“幸好穿了一双旧皮鞋上车。”第一次见识春运的“威力”,雷玉坤只有一个感觉,“好挤,上厕所都要排队。

虽然如此,雷玉坤依然保持了一个好心情。从车站大门出来,他夸张地摆了一个pose并大呼:“重庆,我回来了。

姜宏:可以跟哥哥耍了

6岁的姜宏明显比同龄人更高更壮。父母和同在广州打工的10多个老乡一起坐火车回来,同行的还有几个小孩,姜宏始终和几个孩子玩不到一起去。妈妈觉得,这和姜宏的性格有关,“不熟的人都不爱讲话。

其实,姜宏的心情一路都不太好,原因也更加复杂。姜宏在自贡老家出生,但出生后就一直跟着爸妈在广州,明年就到了读小学的年龄,爸妈正计划着要把他送回老家读书,这意味着,姜宏只有每年春节才能见到爸爸妈妈。

虽然只有6岁,姜宏却是春运的“老人”了。妈妈说,他们在广州打工,每年都要回自贡老家过年,当年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已经“”入了春运的队伍。

唯一让姜宏感到稍许快乐的,除了马上就能吃到爷爷准备的饭菜,还有就是在老家的哥哥(12岁)。“他跟哥哥关系好,一路就念叨着能和哥哥耍了。

刘睿希:听不懂也不会说四川话

刘睿希的妈妈是广西人,爸爸2007年到广西打工,在当地组建了家庭。这次与刘睿希一起回来的,还有1岁7个月大的弟弟。

一天一夜的车程,对两兄弟来说是艰辛难熬的。不过,让刘父欣慰的是,他们还比较幸运地买到了坐票,孩子一路上也没有吵闹。

刘爸爸说,每年过节都会带着孩子回南充老家团聚,“爷爷奶奶一年见不到孙子,想念得很,前两天还打电话催促我们早点买票回家,再过几小时就到家了,再辛苦也值了。

虽然爸爸对回家充满了期待,但刘睿希的兴致不是很高。妈妈说,刘睿希有几年没回老家了,现在只会说广西话和普通话,老家的方言不会说,也不是很会听,难免有些惆怅。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