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们,晓得重庆顶级零食淇淋筒、哈斗吗?

15.05.2015  06:53

殷少云,90岁,原重庆冠生园食品厂厂长、全国冠生园联合会理事长。 重庆晨报记者 许星 摄影报道

我叫殷少云,今年90岁,涪陵李渡人,14岁到重庆。我从小就给地主放牛、打洗脸水,是个小长工。到重庆后我就进冠生园当学工。

产业三合一

那时候,冠生园在重庆城名气大得很,总店在民族路,望龙门、太平门、储奇门、南纪门、督邮街都有门市。

除了零售门市,冠生园还有自己的食品厂、罐头厂、饼干厂、餐厅。饼干厂在沧白路,食品厂在来龙巷,餐厅有好几家。当时重庆最高级的餐厅,一是皇后餐厅,其表演也很有特色:最著名的节目是一个2米多高的大汉和一个侏儒的演出。另一个叫心心餐厅,除了咖啡有名,驻场歌手蒋金玉也唱得好。冠生园餐厅的特色是粤菜做得正宗。那个时候冠生园的产业就是三合一:食品加工厂、门市和餐厅。

我在冠生园食品厂当学工,主要生产各种糖果、中西糕点,有几百个品种。冠生园最出名的糖果有奶油太妃糖、大白兔奶糖、金兔奶糖,西点有名的是麦酥、淇淋筒、哈斗。淇淋筒、哈斗都是当时名字,里面都有奶油。淇淋筒、哈斗这些都是上海那边的高档食品,一般重庆市民哪里买得起?只有老板、国民党的大官才吃得起。那个时候,冠生园还有一样出名的就是广式月饼,比如金钩月饼、云腿广月、云腿酥月。

当时,冠生园做这些糕点的奶粉、蛋黄粉都是从美国进口,糖也要从美国进口一部分。解放后,白糖还从古巴进口过,要用离心机脱色,因为进来的时候是黄色的,脱色后才变白。

从学徒到师傅

我进厂主要学做糖果糕点。冠生园是大企业,厂里人多,像我这样的学工一般都是5点起床,首先就是洗案板,洗完后就要给师傅打洗脸水。师傅一般是6、7点起床。就是做这些打杂的事情我都做了三四年,才正式开始做糕点。

1942年前后,我正式做西点、中点。正式上班后一个月能得到3斗多的米,可以养活我和我妈两个人。

抗战胜利的时候,我已经当师傅,就不用洗案板、端洗脸水了。那个时候师傅也要分等级,我算是刚出师的小师傅。我当时中西点都做得不错,主要还是师傅教得好。当时厂里面很多外地师傅,所以我们学的技术很多都来自上海、广东。可以说上海、广东的师傅把重庆的糕点糖果行业提升了一大截。

解放战争的时候,我在国民党第五空军司令部的“候机室”上班,主要工作就是给飞行员、空姐做伙食。当时冠生园派了六七个师傅过去,我主要是做叉烧包、春卷、鸡排,以广东小吃为主。这个司令部就在现在的大礼堂附近。

那个时候还有个笑话,解放前夕,国民党的官员都跑了,那几天晚上,公路上人都挤满了,东西堆得到处都是。有天晚上,有个飞行员说:“老殷,和我们一路到台湾嘛。”我说:“不得行,我还有妈妈,而且我才结婚不久,我不去。”结果我就没去。

从工人到厂长

重庆解放后,我1951年入团,1952年入党。我那个时候很积极,驻冠生园的军代表王团长把我看起了,我很快就被提为副厂长。厂长是军代表,资方代表是陈道生。没多久,军代表离开了,我就成了重庆冠生园的厂长。

解放后,重庆冠生园也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当时冠生园的门市这一块交给了商业局,餐厅合并、关停了几家,所以我们就主要剩下了食品厂、饼干厂、罐头厂几家工厂。

后来冠生园又把华山玉合过来了。华山玉在解放前是军阀王跃武设的,叫振兴饼干厂,后来又改名为大昌饼干厂、四联社饼干厂。

经过调整,冠生园糖果糕点的做法也发生了变化,做的产品更加大众化。解放后,我们主要的糕点品种就是冬瓜酥、桃酥和松酥。糖果主要是柠檬酸糖、橘子酸糖。那些高档糖果糕点少了。

两次振兴

我当冠生园厂长时才28岁。那时候我算是公方厂长,代表政府和工人;陈道生是私方厂长,代表资本家。我还是很尊敬陈道生,只是要把他的人权、财权、物权限制到,他要开除人、进人都要通过我,我再与工会委员协商,决定是否采纳他的意见。

解放初期,冠生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食品厂,过后进一步发展壮大又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需要大量的军用压缩饼干和猪肉罐头,所以冠生园的订单一下增加了很多。当时人员大量增加,从七八百人增加到了1000多人。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1984年,重庆冠生园成为了轻工部的50强企业。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企业年利润在200万元以上。我们排在全国第40名。能取得这个成绩,最大的突破口是我们研制生产出了杜仲糖、天麻糖、人参糖、杞菊糖,并出口到了东南亚地区。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药出口有限,但华侨想吃四川中药,恰好我在广州开广交会,掌握这个信息后,回来立即和四川中药研究所商量,由他们负责供应药浆,我们生产。产品一出口,华侨很喜欢。我们每个月的出口量都在6000斤。

我后来为什么能当全国冠生园联合会理事长?就是因为重庆冠生园有过硬的产品和利润。

当时冠生园的产品可以说“海陆空”都占了。除了在市里卖,重庆到上海的船上,白市驿机场、江北机场,以及重庆到昆明、到贵阳的火车上卖的糖果糕点都是我们生产的。

我是1986年退休的。当时政府可以办企业,经委就办了个重庆市人民政府食品工业开发公司,我到这个公司当顾问。后来重庆一大批国营食品厂都陆陆续续破产了,原因是经营管理不好,产品开发不好,跟不上形势。当然,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当时搞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一刀切,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下了。

殷少云今年90岁,他是解放后重庆冠生园的早期公方厂长。

从解放前以学徒身份进入冠生园到最后在这里退休,在这个全国有名的老字号糖果糕点企业,殷少云留下过太多的足迹。他曾首次把重庆冠生园的糖果出口到东南亚,也曾因为重庆冠生园业绩突出担任全国冠生园联合会理事长……

如今,颐养天年的殷少云身体依然健康,坐在藤椅上,他开始向我们讲述自己和冠生园的故事。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