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有机”一朵小菊花成就扶贫大产业

05.12.2018  01:14

  

智慧+有机”一朵小菊花成就扶贫大产业
—从三峡阳菊的精彩绽放看云阳如何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11月27日,虽然已过“小雪”节气,但站在云阳县盘龙街道革新村的三峡阳菊生态园中,映入眼帘的是淡蓝色天空下一片片仍盛开着的金黄色、紫红色、淡粉色等形态各异的菊花。轻轻一嗅,冷冽的空气混合着菊花清香让人顿觉气爽。“都说花朵娇弱,禁不得风雨,但我们的三峡阳菊偏是个‘女汉子’,担起了为村民们增产创收的重担呢!”云阳芸山农业公司总经理杨雪梅笑着说。

  “女汉子”并非浪得虚名。尽管云阳芸山农业公司成立仅8年,却遍地生花——目前在云阳有近20个乡镇,10000余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500余户)种植菊花,种植面积近3万亩。2017年年产值达7000余万元,菊花种植户的平均户产值达到8000元。

  不仅如此,早在半个月以前,云阳芸山农业公司出产的三峡阳菊成为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航班头等舱和商务舱乘客的可选饮品,三峡阳菊也成为重庆首款入选航空食品的非茶植物饮品。11月23日上午,厦航又与云阳芸山农业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以云阳芸山农业公司的国家级有机菊花种植示范基地为基础,合作建立“有机航食——生态饮品扶贫合作示范基地”。

  令消费市场青睐有加的三峡阳菊是如何养成的?

  “三峡阳菊和生长基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相互成就的,我们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杨雪梅介绍,三峡阳菊以云阳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绿色本底,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示范+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企业、村集体经济、村民们紧紧的联结起来,激发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并不断进行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旅融合,增加附加产值,延长产业链。

  这不仅仅是三峡阳菊的发展思路,更是云阳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思路。

  

绿色为底:依托良好生态种菊花也能挣钱

  云阳地处渝东北地区和三峡水库腹心地带,全县森林覆盖率52%,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保持在95%左右。云阳多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降雨量1145.10毫米,年日照1528小时,无霜期304天。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菊花生长。

  而菊花真正在云阳落地生根,却要追溯到10余年前。2007年,作为一名医科大学毕业生,杨雪梅在一家大医院供职,和爱人李黎的一次返乡探亲中,因为心中对家乡的一份舍不得、放不下,她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辞职返乡创业。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乡的山水风光那么好,环境质量那么好,为什么大家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对于这个问题,杨雪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到家乡堰坪镇中升村后,他们夫妻两人先是种植起了中药材旱半夏,但因旱半夏不适合云阳多雨的气候条件,导致当年颗粒无收。在向专家请教后,他们转而种植起了耐阴抗涝的杭白菊。

  为了种好杭白菊,杨雪梅聘请了母校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庆中药材种植研究院中药材专家当顾问,并虚心向长期从事药用菊花和中药材种植的专业户学习,还自己组织人员赴浙江桐乡、安徽黄山等地参加培训,学习掌握中药材种植新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杨雪梅种植的150余亩杭白菊获得了丰收,亩产值达到4000多元,净利润20余万元。在她的引领下,中升村村民纷纷开始种植菊花。从最初的杭白菊,到后来研发培育出自己的崭新菊种——“阳菊”,再到后来先后成立云阳芸山农业公司和云阳县堰坪镇菊花种植协会,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加入到了种菊的队伍中来。2011年,杨雪梅夫妇还在堰坪镇、红狮镇分别建立了1200亩和1000亩的药菊种植基地,年创产值800万元,让1160多农户实现增收。

  “像老一辈一样只在这片地里头种洋芋包谷,只能果腹,不能种出前途和希望来。只有发展适合在这片土地生长的高效农产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靠山吃山。”杨雪梅说。

  “但是靠山吃山并不意味着一味索取,还要懂得回馈自然、保护自然。”杨雪梅解释,云阳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阳菊高品质的保障,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进一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有机种植。

  云阳芸山农业公司严格限制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化工产品的使用,规定使用过化工产品的土地必须经过三年的转换期,让土壤休养生息。在转换期间,以人为手工劳动为主,通过铺地膜、施有机肥来改良土壤。在菊花成长过程中,云阳芸山农业公司采用铺撒石灰粉、放置粘虫板或喷洒苦参汁的物理办法杀虫,还在菊花周围种植隔离高杆植物,如玉米等,用以阻挡马路机动车的尾气和灰尘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