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实现更大作为丨把传统产业智能化 荣昌有一套“组合拳”

27.05.2019  18:31

自动饮水盆、食槽连着电子设备、粪便干湿分离……荣昌县双河街道高丰村的天兆种猪场,养殖1400头能繁母猪,后备母猪2000余头,一年繁育8万头仔猪,但却只有12名职工。

如何做到的?所有养殖环节都实现了智能化。

用大数据智能化做好“养猪文章”,只是荣昌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荣昌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立足“一头猪”“一片陶”“一块布”做文章,以做强工业为重点,以民营经济为载体,以一二三产联动为目标,围绕智能产业,打出了一套“打造创新引擎、深化资源改革、实施精准服务”的“组合拳”。

大数据智能化“武装”传统产业

生猪产业一直是荣昌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这个老产业,如何走出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荣昌早有准备,打造面向全国的生猪大数据。

去年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荣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

在机遇到来之时,荣昌果断开始申请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这个中心将在国家级(荣昌)生猪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建设一套生猪大数据标准体系,形成生猪大数据资源,打造云计算基础、生猪大数据应用平台,开放生猪大数据服务门户。

为此,荣昌引入了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组建生猪大数据中心营运公司——重庆生猪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同时,荣昌还建成畜牧兽医服务“110”云服务平台、RFID生猪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和兽药饲料安全生产电子监控系统,对动物防疫检疫、无害化处理、养殖环境监管等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养殖—屠宰—加工—交易”的全程溯源、全程监控、全程服务、全程公开,大大提升了监管效能和应急处置水平,在畜牧大数据应用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不止生猪产业搭上了大数据智能化的快车,荣昌还用智能化“武装”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去年5月,尚上服饰公司启动建设数字化车间。很快,自动拉料剪裁设备、智能悬挂运输系统、车位数据收集终端等设备被引入进来,原来的手工裁布缝衣,也逐步被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所取代。

数字化车间投用前,员工整体效率只有35%,而现在则达到了87%;在质量方面,2月份的合格率是55%,到8月份合格率已经做到了83%。

无独有偶,唯美陶瓷增长建设的二期厂房,运用了多项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机器换人”的创新升级,以生产线人数为例,目前国内平均水平是每条生产线150人,欧洲是50人,而唯美陶瓷达到每条生产线40人的水平,在设备智能化、节能环保、产品创新等方面,走在了全世同行业最前列。

去年,包括海大饲料、东矩金属、洽洽食品等数10家落户荣昌的企业开始了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其中尚上服饰公司服装加工数字化车间通过重庆市首批数字化车间认定,海大饲料、东矩金属等5家企业获得机器换人支持资金500余万元。华森制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先进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顺利推进,并争取到市级资金434万元。

优化顶层设计构筑智能化“大磁场” 

可以说,未来的荣昌经济转型,离不开大数据智能化的引领。”荣昌区经信委主任黄忠新说,荣昌以行业应用带动传统产业提升为抓手,持续推进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工业经济从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荣昌出台了《荣昌区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0年)》,成立了区大数据智能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激励政策。

按照《方案》,到2020年,荣昌将基本建成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及宽带能力西部地区领先。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重点区域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覆盖率90%,重点公共区域视频联网率100%,建成农业智能化示范点2个、智慧景区3个、智慧医院1家、智慧校园3所。

荣昌在大数据智能化投入方面舍得“真金白银”。仅2018年,就投资4936万元用于支持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其中,用于环保产业大数据智能化建设45万元,制造业智能化建设1506万元,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1311万元,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补助500万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30万元,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项目115万元,支持政务信息、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大数据智能化发展1429万元。

与此同时,针对智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状况,荣昌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智慧化信息基础设施。顶层设计完备,扶持政策给力,基础设施支撑,荣昌形成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磁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