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发布

11.11.2015  11:53

  杨钢

  周秋隼

  牟玉婷

  陈冰

  袁孝军

  简乃书

  卢玲

  刘海燕

  廖亚莉

  叶开天

  明正模

  沈传寿

  梅忠全

  周加全

  韩志群

  陈星银

  冯帆

  李端武

  王晓宇

  梁金文

  蒋亚、宋昊恩

  杨小龙

  扬帆管乐团

  谭家莉

  陈秀华

  陈云梅

  邹开甲

  庹长发

  官华见

  黄绍江

  11月10日,2015年8月、9月、10月“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发布会在璧山区璧山中学举行,30名(组)人物分获8月、9月、10月“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称号。周秋隼、廖亚莉、明正模、杨小龙等感动人物月度代表来到现场,分享了他们的感动故事。

  据感动重庆人物评选活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感动重庆人物”评选分为月度人物和年度人物,今年,主办方共评选发布了100名“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现已启动。

  8月“感动重庆月度人物” 事迹简介

  一、逆火而行的消防战士——杨钢

  杨钢,男,23岁,忠县马灌镇白高村人,生前系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支队八大街中队战斗员。

  8月12日晚23时3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杨钢随第一批消防员赶赴现场参与救援,不幸牺牲在救灾现场。不久,杨钢战友间的微信对话截图在网络迅速传播,催人泪下:“刚子走了,牺牲了,死了。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记得给我妈上坟。”“好,你爸就是我爸,你小心!”8月19日,杨钢被公安部正式批准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荣获“献身国防金质奖章”。

  二、为抗战老兵拍照留影的志愿者——周秋隼

  周秋隼,男,40岁,关爱抗战老兵重庆志愿者,沙坪坝区土湾街道模范村居民。

  10年前,他与老兵杨养正结缘,并结识了一群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2011年,爱好摄影的他开始一边有计划地整理老兵照片,一边抓紧时间为年迈的老兵拍摄照片。4年来,为拍摄抗战老兵,他几乎将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用来寻访老兵。截至2014年底,他去看望和拍摄的老兵,已接近300位。8月15日,他拍摄的老兵画册《未曾遗忘:重庆抗战老兵身影集一》印刷完成,9月3日,《身影集二》也已出炉。周秋隼将这两部展现老兵影像及生平的画册,分赠给去世老兵的家属及在世的老兵们。

  三、双腿跪地为车祸伤者当靠枕的学生——牟玉婷

  牟玉婷,女,15岁,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学生。

  8月4日下午,涪陵区北拱火车货运站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6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路过的公交车司机发现后,立即下车帮忙,车上的4名乘客也自发参与到伤者的救援中。期间,牟玉婷发现,有一位伤势严重的伤者躺在地上一个劲地喊腰痛,她连忙双膝跪地,用自然弯曲的大腿给男伤者当靠枕,并一直和他交流,让他保持清醒。牟玉婷双腿跪地,不敢移动半分,害怕伤者遭受二次伤害,直到半小时后120急救车赶来。

  四、装上假肢坚守讲台的初中教师——陈冰

  陈冰,男,44岁,云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数学教师。

  1999年,晕倒在讲台上的他被查出血友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让他的家庭难以为继。2007年,相濡以沫近十载的妻子服毒自尽。2011年5月,他因左腿股骨坏死,左大腿髋关节下被截肢,并装上了假肢。2012年下学期,舍不得学生的他拄着拐杖回到学校,承担起初一某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坚持返校的他说,“学校是我的无忧天堂,只有站在三尺讲台,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才真正感觉‘活着’。

  五、两代人爱心接力照顾聋哑老人——袁孝军

  袁孝军,男,46岁,巫山县三溪乡木耳村人。

  袁孝堂先天聋哑且患有智障,在他7岁的时候被袁大洪好心收养。袁大洪的儿子袁孝军从小叫他“哑巴哥哥”。1992年,袁孝军结婚后,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他便主动把孝堂哥哥接到自己家,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23年,袁孝军一直坚持照顾没有劳动力的孝堂哥哥,即便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他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更没有想过抛弃袁孝堂。袁孝军说,“不管有多困难,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一口吃的。

  六、免费传授穷徒弟技艺的木匠——简乃书

  简乃书,男,53岁,梁平县和林镇和林村九组村民。

  他从小家里很穷,17岁初中毕业后开始学木匠,并靠这门手艺脱贫致富。村民们见他靠木工挣钱,都想拜他为师,他欣然同意。但他收徒有个规矩,即只收穷徒弟,不要他们的学费,出师时还送徒弟一套做木活的工具。他说,“我只收穷徒弟,是因为他们与我当年一样,最需要别人帮一把。”当了35年的木匠,如今他已带出13个很有出息的穷徒弟。

  七、写出18万字小说的残疾女作家——卢玲

  卢玲,女,34岁,江津区德感街道篆山坪社区人。

  她先天双腿瘫痪,从小便失去行走的自由。因为双腿残疾,她不能像正常人到学校上课,但她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自学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课程。喜欢写作的她还在电台和杂志发表了多篇作品。今年,她历时4年艰苦创作的小说《当幸福逆袭》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18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卢玲刻苦自学进取、努力追逐爱情、勇敢结婚生子的人生追求。

  八、坚持15年照顾盲聋婆婆的好媳妇——刘海燕

  刘海燕,女,33岁,城口县高燕乡秦家河人。

  2000年,18岁的刘海燕为了爱情,放弃都市的生活,嫁给城口小伙廖平良。20年前,刘海燕的婆婆不慎眼睛受伤,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导致视力和听力逐渐丧失。嫁到山里的15年,刘海燕为了照顾婆婆,几乎从未与婆婆分开过。她还自创只有婆媳二人知晓的盲语,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

  九、三度患癌的“法官妈妈”——廖亚莉

  廖亚莉,女,53岁,大渡口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少年合议庭审判长。

  8年前,她被查出肾癌,但活下去的信念一直激励她与死神对抗。2013年,她被查结肠癌,从此她开始一边治疗,一边工作。2014年,她再次被查出甲状腺癌。她三度患癌,却没有被死神吓退,一次次地从死亡线上活过来。2009年,在大渡口区人民法院的牵头组织下,她加入“阳光助苗”工程,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挽救、帮扶涉诉未成年人,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事业而殚精竭虑。14年来,她帮助了数不清的失足少年重回社会,那些被她温暖着的少年们,都会亲切地叫她一声:妈妈。

  十、18年执着追逐雕塑梦的农民雕塑家——叶开天

  叶开天,男,73岁,垫江县砚台镇砚台村人。

  18年前,年近六旬的他开始自学雕塑技艺,执着追逐儿时的雕塑梦想。如今,他用一把土、一团泥创作出的飞鸟走兽、花卉人物惟妙惟肖,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雕塑家”。为做出满意的雕塑,他常常要画许多的草图,尝试各种塑像形态,直到找到满意的图样,才开始雕刻。“雕刻了这么多年,完成了大大小小几百件作品,县体育场大门处的大型狮子雕塑就是我创作的。”谈起自己的作品,叶开天如数家珍。

  9月“感动重庆月度人物

  事迹简介

  一、3次高考追逐大学梦的贫困生——明正模

  明正模,男,25岁,綦江区永新镇木瓜村人,重庆大学学生。

  2008年,他第1次参加高考,并以580分的高分收到来自东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家境贫寒的他不得不弃学打工。2009年,他不甘心命运的嘲弄,第2次参加高考并被四川大学录取,却在大三时为供弟弟读大学而选择退学打工。2014年,弟弟毕业后如愿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今年6月,为了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学业,他第3次参加高考,并如愿以640分的高分被重庆大学录取。

  二、全村出动寻找德高望重的失踪老村医——沈传寿

  沈传寿,男,95岁,巫溪县下堡镇后坝村乡村医生。

  巫溪县下堡镇后坝村地势偏远,交通不便,村民若是生病,会纷纷向95岁的沈传寿求助,他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今年6月28日,沈传寿老人失踪的消息传到村民耳中。500多村民历经43天,自发前往深山寻找沈老医生。不少村民受了伤,但无人放弃,大伙都说,“无论多难,都必须把老人找到,因为老人行医多年,助人无数,是名令人佩服的好医生”。后来,沈传寿老人被发现坠崖身亡。43天,500多村民用坚持与尊重送别了老中医生命的最后一程。

  三、勇破世界纪录的“海豚男孩”——梅忠全

  梅忠全,男,26岁,重庆市残疾人运动员,江津区柏林镇人。

  7岁时,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事故失去了双手。事故后,梅忠全开始练习用脚生活。2009年,他开始跟随韩祖蓉教练学习游泳。坚持刻苦训练的他从未缺席过一次训练课。今年,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男子100米蛙泳SB5级比赛中,他以1分30秒35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最终夺冠,被人们称作“海豚男孩”。梅忠全说,他希望本届全国残运会后,他能有机会入选国家队,参加明年在巴西举办的2016年残奥会,为国家争光。

  四、坚持10年送考的爱心的哥——周加全

  周加全,男,44岁,大渡口区古渡社区蓝谷小镇人,重庆嘉侨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重庆交通广播爱心车队成员。

  自从周加全加入重庆交通广播爱心车队后,每年高考,他都会免费送考。每逢高考放榜时,周师傅总要接到由他送考的考生打来的感谢电话。周师傅说,“我没受过高等教育,就希望这些孩子能好好发挥,考上大学,他们坐我的车去考场,我心里自豪。”不仅如此,从业10年来,周师傅多次和爱心车队去看望自闭症儿童和孤寡老人。他说:“帮助他人,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儿。

  五、自费办学校的“农民校长”——韩志群

  韩志群,男,51岁,忠县白公街道松柏村中星小学校长。

  他是一名返乡的农民工。2003年,他拿出所有积蓄在村里建起一所寄宿制乡村小学,主要接收附近山里的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和孤残儿童。今年春季,他的学校招收了150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05名,单亲孩子33人,孤儿5人,残疾孩子10名。2012年,他看到很多孩子寒暑假无处可去,他又办起了免费的假期班,专门接纳寒暑假无处可去的农村留守孩子。

  六、身残志坚的无臂男子——陈星银

  陈星银,男,48岁,丰都县虎威镇同心村村民。

  1974年,年仅7岁的他因触电造成双手截肢。失去双臂的他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而是用自己的双肩撑起家庭的重担。他虽没有双手,却能够做正常人能做的大部分活儿,犁田、栽秧、挖地、挑粪、做饭、编箢篼,主要靠嘴巴、下颚、身子和脚趾来完成。去年以来,88岁的母亲卧床不起,他坚持一日三餐用嘴给母亲喂饭吃药。40余载,他靠顽强的毅力练就了一身自食其力的绝活,走出了一条身残志坚的自强之路。

  七、领航战机参加阅兵的80后小伙——冯帆

  冯帆,男,34岁,某航空师现役军人,合川区上什字社区人。

  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同时迎来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当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时,规模和气势令人震撼,其中轰炸机梯队的领航飞行员,正是来自合川区的副团职飞行员、80后小伙冯帆。他说,17年的空飞军旅生活,虽然很苦很累,但能作为亲历者参与阅兵式,感到无比光荣,这是党和祖国对他的信任,也是他人生最大的荣誉。

  八、以善意谎言诠释爱的真谛的白血病少年——李端武

  李端武,男,16岁,巫溪上磺镇四湾村人,上磺中学高二学生。

  今年9月,李端武在西南医院被确诊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陪在他身边的是与他相依为命的爷爷李永年。为节省医药费,爷爷每顿只买一份饭给孙子吃,还对孙子谎称自己已经吃过。孝顺懂事的李端武明白爷爷的良苦用心,常借故胃口不好让爷爷把饭菜端走,并对他说,“爷爷,输液的人肚子不饿,水输进去了,就像吃了东西一样。”爷爷便拿走剩下的饭菜并悄悄吃光。西南医院儿科的护士知道爷孙俩的故事后,在朋友圈发起“爱心捐款倡议书”。3天,爷孙俩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共收到社会好心人士捐款42万元。

  九、扎根大巴山的80后女村官——王晓宇

  王晓宇,女,26岁,城口县岚天乡星月村支部书记助理。

  作为一名80后女孩,她在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选择扎根于大巴山。作为村支部书记助理,她带领村民创建大巴山“乐氧吧”生态旅游合作社,并千方百计为村民找致富的路子。如今,她已经将大巴山的农副产品、中药材、手工制品推向互联网,把原生态、种类丰富的产品资源汇聚于线上,走出了一条适合大山村民的“互联网+”路线。

  十、致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酒厂主——梁金文

  梁金文,男,61岁,永川区青峰镇佛岩寺村村民。

  上世纪70年代,他成为一名烤酒工,学会酿酒技艺。80年代,他开始承包酒厂,并成长为一名农民企业家。2013年底,他在家乡承包500亩土地,建起红高粱基地,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现代农业。他的红高粱基地是农业园区中的一大特色,每年引来众多游客,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2015年,他凭借拼搏、奋进、向上的创业精神被村民们推选为新乡贤。

  10月“感动重庆月度人物

  事迹简介

  一、永不折翅的雄鹰——蒋亚/宋昊恩

  蒋亚,男,41岁,已故,重庆电视台摄像师;宋昊恩,男,38岁,已故,重庆电视台导演。

  1997年,蒋亚进入重庆电视台工作。18年来,他爱岗敬业,为观众奉献了众多精品电视节目。他痴迷航拍事业,一直担任《鸟瞰新重庆》航拍总摄像师。在重庆电视台工作15年的宋昊恩,3次参加《鸟瞰新重庆》的拍摄,并担任总导演。9月13日下午,蒋亚、宋昊恩及同事在执行《鸟瞰新重庆》航拍任务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因公殉职。他们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他们深爱的电视艺术事业。

  二、奋不顾身勇擒歹徒的特警——杨小龙

  杨小龙,男,30岁,忠县公安局特警大队特警。

  10月6日,一名吸毒人员因吸食毒品过量,打伤其亲人。在抓捕嫌犯过程中,杨小龙的腹部、头部、左肩、左手相继被刺中5刀。尽管他身上鲜血直流,但抓住歹徒的手一直没有松开,直至增援民警赶来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参加工作6年多来,在参与抓捕犯罪分子的任务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目前,他伤势稳定,正在进行康复治疗。

  三、奏响生命华章的盲人管乐团——扬帆管乐团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成立于2011年3月,由37名盲童和30名教师组成,年龄最小的盲童为11岁,年龄最大的教师为51岁。

  盲童因看不到乐谱和指挥,学习管乐困难重重。为实现盲童的音乐梦想,管乐团按照1比1的师生比例,为盲童配备老师。管乐团成立4年来,两次荣登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艺术节的舞台,并在“中华杯”中国第八届非职业优秀管乐团队展演中荣获银奖,还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艺术家同台演出。

  四、热心乘客为摔倒路人垫付医药费——谭家莉

  谭家莉,女,24岁,南岸区南城大道四小区居民。

  10月13日傍晚,839路公交车行至袁家岗时,一位婆婆在公交车上不慎摔倒,后脑勺磕破皮,鲜血直流。危急时刻,整车人都愿意为婆婆让出公交车,让司机送其到医院。谭家莉得知婆婆与自己同住一个小区,便陪同婆婆到医院去检查,还帮婆婆垫付了医药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谭家莉小小的善举不仅给了婆婆一份感动,更传递出温暖社会的正能量。

  五、坚强乐观的患癌大姐——陈秀华

  陈秀华,女,51岁,潼南区塘坝镇店子村人。

  结婚没多久,她丈夫身患重症乙肝,从此不能干体力活;两年前,她被确诊为中晚期宫颈癌;3天后,父亲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接踵而至的打击没有击垮她,她以更积极、开朗的心态面对磨难,她说,“进了一家门,就要风雨一起担。”为帮助患癌病友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她与姐妹们成立同心姐妹“两癌”自救互助组,时常开导她们,并带领她们一起养殖肉兔。2014年,陈秀华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

  六、背残疾学生上学的老师——陈云梅

  陈云梅,女,41岁,璧山区璧泉小学教师。

  杨宗3岁时因为车祸,下肢瘫痪,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2010年9月,陈云梅作为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第一次见到了坐在轮椅上的杨宗。从此以后,她便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背着他去上厕所,或背着他去操场参加活动,或背着他去另一栋教学楼上计算机课。“杨宗是我的学生,尽管身患残疾,但我愿意代替他的双腿,背他看美丽的世界。”陈云梅说。

  七、钻研国画艺术的“农民画家”——邹开甲

  邹开甲,男,66岁,江津区珞璜镇人。

  幼年时,他一直跟随父亲学画。在父亲病故后,他迫于生计,在乡下跟木工师傅做学徒。大半生在农村劳作的他始终对画画充满热情。他一边绘画创作,一边种田养活家人。百分的热爱,加上后天的不懈努力,2001年,其作品《儿行千里娘担忧》在中国美术报举办的“情满夕阳·老年大学师生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杰出书法家”和“当代中国艺术名家”。

  八、一生守护承诺的抗战老兵——庹长发

  庹长发,又名庹世发,男,91岁,彭水县黄家镇新家村人。

  1949年,他的战友易祥去了台湾,嘱托他好好照顾妻子陈淑珍及两个年幼的儿子易浩光、易浩明。庹长发对曾在枪林弹雨中并肩作战的易祥允诺,“你去一年,我照顾一年。你去一辈子,我就照顾他们一辈子”。易祥后来在台湾另行娶妻生子,再也没有回来。庹长发为了照顾嫂子及两个侄子,终生未娶。66年,他用一生守护一句承诺。

  九、义演筹善款的“草根歌手”——官华见

  官华见,45岁,开县岳溪镇人。

  他不仅是一位专唱红白喜事的草根歌手,还是一位热心慈善的好心人。2012年,在知道19岁的白血病女孩余美玲无力承担医疗费的事情后,他连续在街头义演140多场,为她筹集了近40万元医疗费。2013年,为挽救生命垂危的22岁少女曾逍,他坚持义演1个多月,为她筹集了32万元的手术费用。此外,他还为南川、大足、开县等地的肿瘤患者义演,募集善款超过150万元。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到了他的志愿义演队伍中。

  十、身残志坚的“无手画家”——黄绍江

  黄绍江,男,63岁,巴南区鱼洞街道居民。

  小时候,他因事故失去了两个手掌。但他坚信正常人能够做到的事他也能做到。几十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用残肢夹笔作画,被誉为“无手画家”。其作品《硕果》获重庆市“缤纷世界——区县水粉水彩画联展”三等奖,作品《大地黄金梦》入选《纪念“延讲”发表70周年——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他先后被巴南区人民政府评为“十五”期间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先进个人”,被区文联、区残联评为“自强不息优秀作者”。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
第二届轨道交通摄影大赛优秀奖《穿梭城市间》
  为重温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