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相伴,留守儿童认为最幸福

13.11.2015  07:40

心理健康老师与留守儿童们互动。 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本报讯 (记者 蒋艳)什么是幸福?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潼南区江北小学的一堂心理课上,八成留守儿童有共同的幸福选项:和父母团聚。

昨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潼南区委、潼南区政府开展的“山里孩子亮堂堂”志愿行动启动,专业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和30名留守儿童互动,让孩子学习感受幸福和寻找幸福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

用笔画下心中的幸福时刻

在潼南区区级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心理健康专家利用“空中心理课堂”,为潼南江北小学留守儿童授课。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最快乐,感觉最幸福?”来自重庆广益中学的专职心理健康老师田中伟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回想生活中的幸福画面,然后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爸爸妈妈陪在我身边的时候最幸福”、“一家团聚好幸福”、“很久没回家的爸爸,突然出现在学校门口接我的时候,我感觉好幸福”……看着留守儿童的涂鸦、写下的幸福感觉,田中伟说:“留守儿童因缺乏陪伴,内心比较孤独,80%的孩子都认为有父母相伴就是幸福。这样的测试在城里学校也做过,而城里孩子更多会回答出去吃美食、坐飞机去香港、假期出国旅游很快乐幸福。

空中心理课堂将全市开课

留守儿童容易产生不自信、情绪调控能力差、协作能力差等问题”,田中伟说,“希望通过对他们幸福意识的培养,克服这些心理问题。”这堂课作为“空中心理课堂”示范课,将在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为留守儿童网络授课。潼南区星火志愿服务队也来到江北小学建立“星愿小屋”,志愿者将轮流为孩子进行心理辅导、课程补习,开设兴趣辅导班,并将陆续在潼南区22个镇的学校开办。

潼南区宣传部副部长陈春贵介绍,区级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有上千平方米,内设图书室、形体室、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活动室、微机室等,在周末和节假日免费开放。

■文明时评

给留守的心温暖的陪伴

身体在留守,心灵在放逐。他们共同拥有一个让人揪心的身份符号——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孤单寂寞,常人难以体会。对留守儿童来说,社会是另一个父母,志愿关爱是另一个监护人。让我们持之以恒关爱孩子们的心灵家园。为留守儿童打造温暖幸福的港湾,吹散心灵的雾霾,给予温暖的陪伴,让梦想、信心与爱重回他们的内心。李妍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