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为农服务“两盘棋”——重庆市气象为农服务“两个标准化”建设工作纪实

18.01.2016  15:44

      “我们镇里成立了气象灾害预警预防领导小组,设有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站,建立了气象信息员队伍,并将气象应急工作纳入了‘平安镇街’的考核。”这是巴南区二圣镇工作人员在向重庆市2015年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检查小组汇报情况。
      2015年以来,重庆市启动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标准化”(即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区县、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建设,不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气象为农服务精准实用,惠及社会,赢得了百姓口碑。
                                      加强顶层设计指导  全力推动标准建设
      “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抓好‘两个标准化’建设的落实。”2014年重庆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作出安排部署后,同年12月重庆市政府印发《关于重庆市区县(自治县)农业气象服务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和重庆市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预警预防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对气象为农服务“两个标准化”建设内容作出了明确规范。
      建设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区县,即要形成多元融合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先进的现代农业气象技术支撑系统、形成广覆盖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形成政府支持的农业气象工作机制。建设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即要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预防责任体系、重点区域全覆盖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全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以及全面应对的风险与应急管理机制。
      为抓好落实,2015年以来,全市有27个区县政府印发了“两个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气象局也积极加大了指导力度,印发了建设管理办法,并争取各级财政资金1900万元投入建设。
      截至2015年底,经过建设,全市第一批有8个区县、175个乡镇(街道)提出了“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区县”、“标准坏气象灾害防御乡镇”认定申报请求。经过实地检查考评,江津、涪陵、永川、巴南、黔江5个区县被认定为“重庆市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区县”,璧山大兴镇、黔江区中塘乡等100个乡镇(街道)被认定为“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街道)”。
                                          智能平台精细直通  气象服务助农增收
      “各位专家,我家柑橘树叶子发黄,是什么病,要打什么药,谢谢。
      “你这个柑橘呀,目前来看不是很严重,打一点‘敌杀死’就可以。明天天气晴好,不妨抓紧难得好天气把药打了。
      这是开县沙坝场柑橘股份合作社农户和农技专家,通过使用重庆市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的“掌上通”APP进行的一次“隔空问诊”,农户揪心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掌上通”APP正是重庆市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区县建设的成果之一。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顾骏强介绍,受地形影响,重庆农作物种植比较分散,以前的气象服务比较大而广,有普适性,但针对性较弱。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就是要满足不同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对气象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利用平台将服务具体到田块,通过插值后的气象监测资料和预报产品等,对不同地理位置的田块、具体作物不同发育期、生长状况等进行匹配后开展点对点精细化服务。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全市气象部门已对2380 户农企农户,195块高产创建片,提供了智能化的精准农业气象服务。
      此外,开县、巴南、铜梁、荣昌等十余个区县,初步探索出了“互联网+气象+农业”服务模式,建立了“农业气象物联网服务系统”,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农业气象技术的种养殖气象环境监测与局部控制服务系统建设试点,通过感知气象环境信息、结合专家经验指标,及时向用户提供气象环境监测和预警信息以及局部调控的气象服务。服务对象包括蓝莓、猕猴桃等丘陵优质水果,以及冷水鱼养殖、生态蔬菜大棚基地、生猪养殖等设施农业产业。
      全市各级气象部门还与898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起“直通式”气象服务渠道;建立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26个,打造服务示范户95户,推广“农业气象物联网技术”和“两季榨菜种植农业气象技术”等13项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巴南区气象局以重庆茶业集团二圣茶厂为示范,建立了“气象+企业+农户”的为农服务体系,形成了“气象+农委”的服务产品制作模式,随着服务的深入开展,该区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推广面积达3000余亩,带动农户2000余户。涪陵研究并推广不同海拔区域气候表象与茎瘤芥(榨菜)两季栽培技术,据涪陵区榨菜办统计,近年来累计为菜农增收 4000余万元。
                                              防灾体系逐步完善  预警信息发布及时
      2015年“6.23”强降雨天气过程中,城口县37个雨量站雨量超过100mm,其中3个站超过200mm。应对服务过程中,城口县气象局与四川省万源市气象局、陕西省岚皋县气象局等加强了会商,与县应急、国土等部门开展分析研判,提前发布了预警信息。收到预警信息后,根据雨情趋势,6月24日夜间,葛城街道凤凰社区工作人员及派出所民警对任河一路地质滑坡隐患点附近的400余名群众进行了转移。25日凌晨,该隐患点发生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
      成功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源自重庆气象部门以“永川模式”为依托,借气象为农服务“两个标准化”建设契机,进一步深化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市-区县-乡镇-村居”四级预警联动工作体系。在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也明确了自然灾害预警预防工作具体负责人和工作机构,构建了由相关办、站、所、中心、村(社区)负责人、防汛报汛员、地质灾害群防员、灾害敏感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预警联动责任人网络,预警联动工作网络实现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推进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变“政府独奏”为“社会合唱”,由“应急处置”向“预警预防与应急处置并重”转变。
      “气象灾害防御本来就是我们的职责,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文件更是为我们工作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开县赵家街道办主任赵新华认为,标准化建设让基层政府进一步理清了气象防灾减灾该做什么,怎样去做。
      与此同时,相关乡镇(街道)在气象部门指导下,建成了与区县互联互通的预警信息发布子平台,建立了通过预警联动责任人、农村广播、电话、短信、鸣锣等至少一种方式将预警信息传递进村入户的机制。例如,壁山区就落实信息员5万余名,每名信息员负责3户农户的预警信息传递工作,实现了预警信息全覆盖。
      2015汛期期间,在灾害性天气应对过程中,重庆气象灾害预警联动发挥了显著作用。全市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开展部门联动会商251次,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发布预警信息7503万人次,其中,乡镇(街道)利用平台发布信息1171万人次,上报预警响应信息6608条,为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做好了保障。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表示,将积极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标准化”建设纳入政府年度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并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力争在2018-2020年全面完成“两个标准化”建设,发挥更大效益,更好地服务于民。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