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服务民族工作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24.12.2014  19:01

□ 张华志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新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召开的一次全面、系统地部署民族工作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根本遵循,是指导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的科学指南。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作为国家民委的重要舆论工具,中国民族报将把学习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发挥喉舌和阵地作用,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主动适应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对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在坚守与创新中进一步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心聚力,传播正能量。  

坚守——确保民族新闻宣传工作围绕大局开展

民族宗教无小事,同样,新闻工作也无小事。新闻工作处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政治性强,责任重大。一直以来,针对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如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思想理论界到实际工作中,都存在着不同声音。争论中主要观点和基本立场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思路,进而通过媒体的传播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党和国家现行民族理论、制度、政策的评价和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回应了事关民族工作方向和道路、理论和政策、制度和法律、工作和机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释疑解惑、正本清源,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决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正确宣传解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民族工作的形势判断上,统一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上,统一到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上,就必须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指导新闻工作实践,确保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导向正确、基调平稳、主题鲜明、主旋律响亮,把正确引导舆论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任务落到实处。

我们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要做到从大局上观察和分析形势,从政治上把握和处理问题,不为各种思潮所迷惑,不被各种舆情牵着鼻子走,自觉地、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宣传中央和国家民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宣传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形势的分析判断。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确保民族新闻宣传紧扣中心工作,紧跟形势发展,准确把握方向,主动引导舆论,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营造良好氛围,为全面深化改革夯实思想基础。要严格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党的要求,严格按照纪律要求办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为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要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始终把民族地区和少数人民群众作为我们的报道主体、服务对象,始终把导向正确、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多宣传报道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过程中的生动实践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注意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解决宣传报道中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群众贴得不紧的问题,为共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牢思想和文化根基。       

坚持新闻源于实践,这是我们新闻事业的源泉。新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但是如何既把握新闻的具体真实、微观真实,又从整体上、本质上、发展趋势上体现社会发展的宏观真实,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却时常考验着民族新闻报道。对于民族新闻传媒来说,必须要通过我们的报道,正确阐述和引导社会公众认识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这是社会对媒体的最基本要求。自觉承担、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是国家、社会、人民大众对媒体的最基本要求。新闻媒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履行社会责任,就是要明确自身职责使命,摆正角色定位,既要做中国改革发展伟大进程的见证者、记录者,又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推动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创新——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社会思潮多元多变,信息发达、人人都会发声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因此,中央提出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工作早已成为涉及多个部门、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公共事务,无论是从国家治理层面,还是就社会公众的需求而言,民族事务公开都面临更高的需求和期待。

中国民族报作为国内唯一的民族时政类中央级新闻媒体,有着行业内最具权威的民族新闻资源,但也存在着报道模式化、套路化的现象,距新闻报道接地气、贴民生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的新闻报道仅仅停留在党的大政方针和国家民委党组决策部署的会议布置、文件印发等简单消息上,对其主旨要义的解读远远不够。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做出的科学判断和回答,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上形成的话语表达。要在全媒体语境下将其阐释好,回应社会关切,将其切实转化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和前进的动力,就必须深入研究新闻传播规律,提高宣传报道质量,不断改进和创新民族新闻宣传工作。

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集中表现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舆论影响力。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接受信息的特点,在宣传报道的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真正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我们要说的与少数民族群众想听的统一起来,把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形式统一起来。把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与民族工作的宣传和新闻报道有效地统一,与社会公众在理解、情感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需求结合起来,因势、应势和顺势,避免专业的生涩难懂或是空洞说教。

民族事务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要通过新闻宣传报道,提高民族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要通过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增强观察社会、服务民生的能力,真正把民族新闻宣传报道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民间、底层、鲜活的新闻,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普及和传播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把各地深化改革,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实践、鲜活经验和创新亮点展现出来,增强民族新闻宣传报道的时代感。

我们要关注民族工作的社会属性,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需求,用群众看得懂的语言,展示民族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多元信息中求主导,在公众多种选择中争主流,努力为公众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民族新闻报道。

当前,我们要重点在形势政策宣传、成就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宣传、重大主题宣传和热点问题宣传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对形势政策的宣传,要重在准确及时、深入浅出,结合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实际,做好阐释和解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政策,增强大局意识,自觉投入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对成就经验的宣传,要重在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用事实说话,要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身边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事例,真正起到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指导和推动工作的作用。对先进典型的宣传,要从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发现典型,要深入挖掘典型人物的生活素材和感人事例,以多视角和鲜活的形象,展示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使先进典型可信、可亲、可敬和可学。对于重大主题宣传,要结合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部署来精心策划和组织。要围绕活动主题,跟踪活动进程,把握活动节奏,运用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效果。对于热点问题的宣传,要注重引导,要深入实际,关注舆情,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有效地进行引导。帮助少数民族群众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近年来,中国民族报社积极应对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不断加快战略调整步伐,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较强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型民族新闻宣传主流媒体。依托中国民族报在行业报道领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独到优势,我们创办了中国民族宗教网,推出了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践证明,以《中国民族报》为龙头,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新旧融合一体发展,是丰富新闻报道内容、改进宣传报道形式、促进民族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们还将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大力度、精心策划,在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手段和方法,努力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切实促进新闻宣传和民族工作提质增效,为掀起学习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新高潮做出贡献。

 

      (作者系中国民族报社社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