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布 国家拟禁止未成年人每天0点到8点打网游

06.02.2017  17:31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布 国家拟禁止未成年人每天0点到8点打网游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未成年人如何上网,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及其说明,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送审稿针对网络信息内容建设、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障、预防和干预、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送审稿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点至8点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同时,对于有沉迷网络倾向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指导其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配合家庭、社区及其他机构进行教育和引导。
      工商执法 完善游戏门槛打击黑网吧
      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究竟如何落到实处?记者就此咨询了三位在一线工作十余年的工商所执法人员,综合他们的意见看法:一手要抓未成年人的网游门槛监管,一手要抓黑网吧的打击力度,两手抓两手硬,才能把未成年人挡在沉迷网络的门槛之外。
      工商部门相关人士介绍,经过多年的监管规范,网吧、网咖基本上都能做到持本人身份证上网,拒绝接收未成年人进入。以《魔兽世界》为例,如果是未成年人注册,在游戏里超过限制时间继续游戏,就会遭遇“沉迷模式”,在该模式下继续游戏,则会存在无效游戏或低效率游戏的体验。因此,在家长管好手机、身份证的情况下,未成年人想在网吧、网咖玩游戏,相关法律法规和游戏开发商(代理商)已经设置了诸多门槛,基本上可以做到把未成年人拒之门外。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都给未成年人配置了智能手机,不少手机游戏注册门槛低甚至可以说没有门槛,时间上也更自由,更容易躲避老师、家长监管。因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的相关规定监管要在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上做到双管齐下,都打重拳、都下猛药才行。
      同时,目前黑网吧依然存在,其价格更便宜、也不需要身份证,大多藏身居民楼里,针对群体就是进不了网吧、网咖的未成年人,因此老师、家长和热心市民更要多长心眼,发现黑网吧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投诉。
      教育专家 网络保护还需多方合力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纬虹认为,国务院法制办公布这一条例,说明网络游戏已经带给未成年人较大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亟待净化。
      “从另一方面来看,借用法制手段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很好,但在实施中,可操作性恐怕还不够,包括由谁来执行,如何追责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明确。”他认为,条例要与相关法律制度做好衔接,既要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又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多管齐下共同应对。
      例如,该条例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校应当将安全和合理使用网络纳入课程,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教育。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教育、引导、监督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这里面就提到了家庭和学校的责任,由学校引导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家庭及时介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引导孩子参与户外活动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有效促进条例实施。”
      学校管理 手机游戏屡禁不止
      我市某重点中学教务处主任对该条例表示支持,并希望条例出台后能够得到切实实施。他介绍,虽然学校对学生玩游戏有一定管理措施,但依旧治标不治本,目前,学校对走读生的管理主要集中依靠家长,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长期沉迷手游会影响学生上课学习、身心健康,甚至还容易形成网瘾。希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能够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利用网络的合法权益、防止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害。”他表示。
      文化执法 出台后将严格执法
      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他们的重要工作内容。就现实情况而言,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服务时间这一点,是可取的。尤其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将对他们管束子女起到一定帮助。
      “我们是负责执法的机构,针对这件事,如果有相关法规出台,我们便会按照规定,严格执行,用实际行动保护未成年人。”该负责人说。
      重庆晚报记者 王乙竹 文翰 范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