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研究员赴巫溪城口调研耕制

26.10.2015  17:20



为了更好地完成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10月20-23日,李伟研究员带队赴巫溪城口调研丘陵山区耕作模式。重庆市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涉及我市涪陵区、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潼南县、开县等六个项目县(区),总投资32670万元。为优化产业结构及耕作模式,促进项目区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牵头对项目区开展丘陵地区耕作模式优化研究。

前期,李伟研究员带队组织项目组成员对项目区进行了深入调研,探访了种植业大户,观摩了代表性的业主,开展了大量的走访工作,收集了生产一线资料。当前,小杂粮生产是重庆丘陵山区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好的了解重庆小杂粮耕制的现状,提出合理的耕作模式优化方案,项目组再次深入大巴山区,进行座谈和调研。

巫溪近年来,在马铃薯绿色增产模式上做了大量工作。在薯玉薯、薯玉苕、薯玉菜套作模式下开展马铃薯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宜于机械化的品种选择,在马铃薯净套作、玉米直播、玉米收获、秸杆还田等环节试验示范了机械化,提升了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密度,实现了马铃薯净作全程机械化,探索出薯/玉套作机械化增产模式。巫溪还开展了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油菜高产创建和青储玉米种植。城口投资新建了县内第一家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不仅增加了本地马铃薯种植户及企业务工群众的收入,还有效拉长了城口乃至周边区县马铃薯的产业链条,全面提升马铃薯的产业附加值。巫溪城口区域内农户有套种红小豆、黄豆、芸豆、胡豆、豌豆、荞麦、高粱、燕麦、魔芋、萝卜、中药材等习惯。

通过对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业发展目标的研究,有利于提出新形势下丘陵地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及相关要素的优化组合机制,主要品种与主导技术的配套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