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265位村民摁手印联名上书只为留下驻村第一书记

06.09.2015  10:36

    “这条公路就是蔡书记带领大家修的,我们一定要把他留下来,带领大家往好日子奔……”谈起此前“联名上书”的事,有着51年党龄、73岁的熊家镇石公村村民何明全仍然难以平静。

    何明全夸赞的“蔡书记”叫蔡名川,万州区环保局干部,是区里派往石公村的一名“扶贫特派员”。

    “扶贫特派员”又称“第一书记”。2015年5月底,听说蔡名川两年任期将满,即将离开石公村,265位村民坐不住了,便用最质朴的方式——摁手印“联名上书”,希望能留住这位好干部。

    找项目跑部门,修公路建水渠,在村民家从坐“冷板凳”变为“座上宾

    2013年仲夏,蔡名川被选派到石公村任“第一书记”。

    刚到石公村,蔡名川有些惊讶,位于近郊的熊家镇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市级贫困村。这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著名的川东游击队曾经战斗过的“四十八槽”,石公村占其六。2012年,全村共有贫困户235户763人,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

    更让蔡名川没想到的是,村民们似乎对他的到来并不“感冒”——几次去村民家里走访,既不喊坐,也不倒水——村民们私下认为,来此挂职的城里人不过是“”两年就走罢了。

    对此,蔡名川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行动来让村民们接纳自己。

    修路,成为蔡名川到村后的第一件大事。

    村民贺容贵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与蔡名川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天,贺容贵到村委会办事,碰见蔡名川,随口说了句:“你能帮我们把公路修通吗?

    “好啊。”蔡名川答道。

    贺容贵并没有把蔡名川的话当真,以为不过是敷衍自己而已。然而,几个星期后,蔡名川便带来了好消息:修路的资金已经争取到位,工程即将开工。

    “这路我们盼了几十年了呀!”贺容贵说。

    两年来,蔡名川带着村干部一趟趟地跑区里有关部门,共争取资金700多万元,新修组级公路13公里、新建和整修引水渠13公里,并建起了村便民服务中心。

    “修路、修渠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守在工地和我们一起风吹日晒,操了不少心。”村民张兴贵说。

    一桩桩惠民实事,逐渐让乡亲们改变了看法;蔡名川也从刚开始的坐“冷板凳”,变为村民家的“座上宾”。

     引能人回家乡,兴产业促发展,给贫困村带来脱贫希望

    蔡名川在走访中了解到,石公村虽然贫困,但在外面创业的能干人较多。与村干部反复商讨后,村里提出了“我是石公人,奉献为石公”的口号,建立了“石公村特别奉献基金”,以乡情为纽带,以发展、共赢为目标,激励游子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脱贫。

    “是蔡书记的一番话,让我有了回家发展农业企业的想法。”去年入驻村里的一家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正修告诉笔者。

    如今,乔正修已流转千余亩土地,发展起核桃、李子、香猪、鱼等种植、养殖业,一年能解决本村近百人就近务工增收。

    两年来,村里先后引进了4家农业开发公司,建起了2个专业合作社,全村3000多亩可用土地全被农业开发公司流转。

    “明年全村整体脱贫一点问题也没有!”村支书刘吉彬信心满满。

     排忧解困,以心换心,赢得村民的真情挽留

    “蔡书记,我给你拿了点土鸡蛋,你要收下!”今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早晨,64岁的村民施家万将一个装有20个鸡蛋的口袋,双手颤抖地递给蔡名川。无论怎么推辞,老人一定要他收下。无奈之下,蔡名川只得一边接过鸡蛋,一边向老人的怀里塞了200元钱。

    施家万右眼残疾,是村里的贫困户。蔡名川经常到他家看望,并介绍他和老伴到附近的牡丹园打工,每月能收入一两千元。对此,施家万十分感激,想对蔡名川表示点心意。

    两年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听说蔡名川下派时间将满要回原单位了,石公村村民急了,也不知是谁提议:给上级写封信吧,请求将蔡书记留下来!

    “恳请再留蔡书记继续在我村干一年,带领大家往好日子奔,这是全村人民的期盼……”在这封题为“我们需要他”的挽留信上,265位村民庄严地摁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

    “我们收到群众的挽留信后,非常感动。目前镇党委正在向上级请示,希望能留住蔡名川。”9月2日,熊家镇党委负责人对笔者说。

    “我来这里的任务,就是帮助村里脱贫。”蔡名川说,“虽然村里有了一些发展,但要让石公村‘摘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