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杨武能和他最成功的“作品”回重庆了

21.04.2019  09:26

华龙网消息,德国国家功勋奖章、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重庆土生土长的著名德语翻译家杨武能一生获奖无数,译作等身,不过他说,自己最成功的“作品”是自己的女儿。4月20日,杨武能的女儿、旅居德国近三十年的杨悦携新书《悦读德国》回到重庆,分享了旅居德国生活的点点滴滴。杨武能老先生也亲临现场一起分享。

两代旅德人的作品分享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她谈生活:旅居德国三十年

短发,黑裙,出现在分享会现场的杨悦干练而优雅。一开口,依然是熟悉的乡音。杨悦说,旅德这么多年,她最难熬的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改不了的“重庆胃”,但同时,在德国的生活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门。

在《悦读德国》中,杨悦用温柔的文字讲述了自己旅居德国三十年的点点滴滴。全书共分三辑,包括“旅游•文艺”“社会•健康”“生活•教育”,内容涵盖德国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文学轶事、德国的社会习俗、德国的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等。

回顾自己的旅德生涯,杨悦感慨颇多。1992年去到德国,自费留学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但迎接她的却不是铺满鲜花的文学之路。为了不增加父母经济压力,她决定自己打工赚生活费,先后做过德国家庭的帮工、钢铁厂的清洁工。后来,杨悦和丈夫成功在德国创办企业,至今,企业都在良好运转。

悦读德国》的作者杨悦分享作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而在打理公司之余,杨悦重拾儿时的文学梦,“悦读德国”,也是她在德国华文报纸《华商报》上专栏的名字。她说:“我是地道的重庆人,不论走到哪里,重庆人骨子里的倔强和那股劲不能丢。

翻阅书籍,不难看出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杨悦也十分重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女儿十岁那年,我们就让她独自从德国转机阿姆斯特丹再回成都,而她丝毫没有恐惧,反而觉得有意思。

而自己作为翻译家的女儿,杨悦或多或少的接触了翻译,但她说:“比起自己随心所欲的写作,翻译非常令人头疼,因为你必须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写作,这是非常难的”,一旁的父亲杨武露出了赞同的微笑。

杨悦的父亲杨武能。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他谈翻译:是永远长青的事业

对于大多说人而言,了解另一个国度更多的是依靠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杨武能正是一位架起这座文学交流桥梁的工程师。

杨武能出生在重庆十八梯下面的厚慈街,是个地道的重庆人,从翻译《魔山》《格林童话》到《少年维特烦恼》,从收获德国国家功勋奖章、德国洪堡奖金、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一直笔耕不辍。

签售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81岁的杨武能老先生风趣、健谈,在分享会现场,他向现场读者提问:“你们知道我最成功的作品是什么吗?”然后指着身边的杨悦揭晓答案:“当然就是我的女儿了。”逗乐了杨悦,也逗乐了现场读者。谈到女儿杨悦此次携新书回重庆,杨武能有些激动。他说:“我倾注了无数心血在很多作品上,但我的女儿是我最骄傲和成功的‘作品’。

而杨武能对自己的总结则是——“浮士德格林童话魔山,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翻译家歌德学者作家,一世数不尽的传奇”。他继续风趣说:“你们说我是不是在吹牛?但这些都是我实实在在做到的,且未来还会继续翻译。

悦读德国》书籍封面。四川文艺出版社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记者 林楠 实习生 邱小雅

原标题: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杨武能和他最成功的“作品”回重庆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