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察杨辉:从警29年 愿做辉光暖如春

06.11.2017  00:12


查看监控

近日,重庆市公安局长寿看守所一名在押人员写着“杨辉好人”的藏头诗。其内容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辉光万里暖如春。好似菩山观世音,人生喜得逢尧舜”。这是一首看似平淡的诗却写出了这位在押人员对杨辉的评价和感恩。

杨辉,中共党员,49岁,从警29年。2004年任重庆市长寿看守所所长,13年的监管工作,他先后被记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4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014年,被公安部评为“法治文明窗口建设年活动成绩突出个人”,2017年,被公安部评为“公安监管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临危受命抓管理 让“不达标”看守所晋级“二级达标所

公安部1997年推行看守所等级评定之后,长寿区看守所4次被评定为不达标。2004年,长寿区公安局干部调整,杨辉被任命为看守所所长。

那时候的看守所,是七十年代修建,一个平房的小院,破旧的监舍,斑驳的围墙上长着野草,不到两分钟就能走完整个大院。还有更艰难的:看守所没有提讯室,每次提审都存在跑人的危险。

接到任命的第二天,杨辉就接到上级公安机关要求,长寿看守所必须在2004年底以前达标。

受命于危难之间的杨辉,到任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大刀阔斧部署工作,而是首先进一步团结领导班子,凝聚集体力量。

他多次召开所领导会议,要求班子成员要严以律己做好表率工作,主动和同志们进行沟通。遇到羁押高峰,打替班最多的是杨辉。在日常工作中,他也经常找同事们谈心聊家常,同志们谁家里有事情,他都会放在心里,并在第一时间送上慰问、提供帮助。

他长期的以身作则,主动的互帮互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所上上下下同事们的信任。人心齐、泰山移,通过大家的努力,2005年,长寿看守所终于通过了公安部验收,被评为三级看守所。两年下来,看守所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而杨辉整整瘦了20斤。

随着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了高标准的投资,建成了看守所AB门、武警执勤设施、过渡监室等安全基础设施,率先实现高清了监所监控音视频全覆盖。

如今,走进长寿看守所,黄色的高墙,威严的武警站岗巡逻,雪白明亮的监舍,在押人员着装统一。长寿看守所从“不达标”专业户迈入“二级看守所”行列,连续13年监管无安全事故,看守所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硬件上去了,对在押人员的内在管理如何强化?“打铁还靠本事硬”、“没有金刚钻,岂揽瓷器活”,“用新的的理念管理在押人员必须学习新知识”。业余时间,除了反复熟悉看守所监规和管理规范外,杨辉主动学习党章、法律、逻辑学、心理学等,拓宽知识面。

杨辉号召全所开展学业务强素质的读书活动,收效明显。他还结合监所实际,起草、修订了20多个规章制度,从而强化了在押人员风险评估、“三重人员”管控、出入所把关、疾病预防、出所就医、管理教育、提讯会见、隐患排查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管控,确保监所秩序规范、安全稳定,安全无事故。

同时,他还制定了《看守所各岗位考评细则》,逐一与全所民警签订了《廉洁自律责任书》,以纪律来约束民警的言行,以制度来规范民警的执法,使所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在13年监管工作中,民警执法零过错,被重庆市公安局评为公安监管场所示范看守所、执法质量优秀单位。


检查巡逻

人性化关怀 死刑犯长跪痛哭来世报答恩情

死刑犯等重刑在押人员是最令看守所民警挂心的群体。死刑犯黄某是个犯下杀人罪行的在押犯,曾经不遵守监规,还强迫别人买食品、饮料,甚至强迫别人给他捶背、洗脚,并扬言谁不服就“”谁。

有一次,杨辉在巡视时看到他脚上没有鞋子,马上派人去给他买了一双,他说不合适,民警又回去给他换了一双。还有一次,他半夜假装肚子疼,杨辉连夜从家里赶来,还带来医生。在黄某生日这天,杨辉还为他端来一碗煎鸡蛋面,那碗面,是黄某含泪吃完的……

慢慢的,黄某知道感恩了,还多次对其他在押人员说:“所长把我们当人看,我们不能对不住他们!”执行死刑的那天,黄某对着杨辉长跪不起,失声痛哭说:“杨所哇,从小到大没有人关心我,是你让我找到做人的尊严,你对我的好,来世再报答您”。

37岁的张某(他因贩毒已二审被判死刑,随时可能执行)用“像老师、像医生、更像父亲”来形容杨辉。他说,“冬天,他(杨辉)给我送棉衣;夏天,为我送凉鞋。有一次,我患了急性肠炎,他亲自开车送我去医院,给我端水喂药,还到现在我不知道花了多少医药费,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还上。假如我能获减刑,只要还有劳动能力,就把他当作父辈来孝敬。如果执行死刑了,我愿意把自己的身体器官捐献出去。

巧打心理战 迂回战术套出盗窃团伙

聊天是我们工作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和他们倾心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外,还应给予实际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高墙之内阳光仍在。”看守所民警刘卫介绍,这关系到每个在押人员的思想是否稳定,关系到监所安全,一丝一毫马虎不得。但凡心里藏了“事情”的人,所长杨辉总能从在押人员口中“”出来。

2012年初,彭某因为涉嫌盗窃被收押。收监一段时间,杨辉发现,此人在私底下总爱向其他人打探如何找门路、如何能早日出去。针对这情况,杨辉采取迂回战术,隔三差五找彭某聊天。

期间,当彭某向杨辉套近乎,询问有没有机会立功减罪的时候,杨辉立即借故说:“进来的人,哪个不想立功减刑,但如果没有‘含金量’高的线索,哪有可能……”杨辉的这番激将,让彭某动了心思。

杨辉继续刺激彭某,“之前也有人像你一样犯了盗窃罪,他主动坦白案情,把同犯交待了,最后就减刑了……”在不断引导下,彭某最终交待了其同伙的藏身之处。

获取线索后,办案民警循线展开侦查,一举将彭某同伙案犯陈某缉拿归案。最后彭某减刑1年6个月。

这样的例子在杨辉工作中并不是偶然,民警刘卫介绍,杨辉经常在管教会上告诉民警们要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就要注意识别在押人员,要抓住他们入监、诉讼、判决等重点阶段,对他们进行点穴式教导。

在杨辉眼中,即便是铁门紧闭、高墙阻隔的监舍,也可以成为打击犯罪的第二战场。自2012年以来,长寿看守所共教育动员800人次坦检,获取案件线索1078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00余起,为国家挽回损失近百万元。

善做协调 23个在押人员家庭破镜重圆

2005年, 42岁的郭某,黑龙江人,因盗窃被刑事拘留。入所第一天,就情绪激动,砸掉饭碗拒绝就餐,先后六次用头撞墙自残。

杨辉得知情况后立即找他谈话,为什么自杀?郭某回答,“这次起码要判我十年,还不如死了算了。”于是,杨辉一边安排人员关注动态防止出现极端情况,一边找机会了解原因解决问题。

杨辉改变了谈话方式,像朋友聊天一样,慢慢对郭某进行疏导。在逐步消除心理戒备后,郭某讲述了自己的困境。他在老家有一个妻子,还有一个2岁的儿子。原本幸福的小家庭,自己盗窃被抓获后,他担心妻子改嫁。

只要你好好表现是有机会早日与家人团聚的啊!”杨辉当即给郭某树立信心。随即,杨辉就开始联系郭某的妻子,隔三差五把信和儿子的照片转交给郭某,郭某的态度也慢慢缓和了。

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杨辉对郭某重点关注,还联系到郭某妻子和孩子到看守所探望,与郭某一起拉家常。

后来,杨辉带着看守所民警这一帮大男人,做起了协调夫妻矛盾的差事:对那些婚姻出现危机的在押人员,由看守所出面对另一方进行劝说,将家属请到看守所探望、拉家常。

据了解,用这个办法,长寿看守所已经有23名在押人员与配偶破镜重圆。

今年3月,杨辉累倒了,被查癌细胞在肝上,可他刚做手术不久又回到自己岗位上。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杨辉才放心手中的工作,回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人二十多年坚守在监所一线,生病都离不开自己的岗位?杨辉回答:“我是千万警察中一员,没有什么特别,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该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