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林业局:用心做好四篇文章 扎实抒写兴林富农情怀

18.09.2015  18:48
    2014年,江津林业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围绕“生态好、环境优、产业强、林农富”的目标,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扎实推进“美丽江津”建设,全力构建“生态与产业比翼、兴林与富农齐飞”的现代林业发展格局。     一是做好造林植绿文章,让森林资源更加丰富     通过开展造林绿化,积极构建“城乡森林化、通道林荫化、水岸绿荫化、农田林网化、森林网络化”的森林生态网络,江津区森林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14年,实施人工造林5.3万亩,中幼林抚育4.7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截至目前,全区常规林地面积达190万亩、森林面积达224.5万亩、森林蓄积量72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6.5%,位于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前列。     二是做好产业强林文章,让普通林农更加富裕     培育特色林业产业,拓宽林农致富“快车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花椒基地50万亩、笋竹基地20万亩、橄榄基地5万亩;发展林业合作组织,目前,已培育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26家,发展社员2.5万人,注册资产24715万元。2014年,实现林业总产值33.32亿元。     三是做好文化助林的文章,让生态文化更加浓厚     扎实推进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村创建活动。托丰富的森林植被、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产业,四面山镇林海村被国家林业局和全国生态文化协会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四面山镇林海村和李市镇大桥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文化村。扎实推进古树保护工作,为古树统一制作身份画册,普查出古树群11个、100年以上古树25种705株,其中有重庆“十大树王”、重庆“旅游形象代言树”、千年“银杏王”,极具生态科研和人文旅游价值。其中,“705株古树成生态‘名片’”被刊登在《重庆日报》头版头条。     四是做好改革活林的文章,让改革红利更加释放     一是完善林业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区、镇、村三级产权交易平台,力争林权交易所早日挂牌。二是深化林权配套改革,在区内双福、德感等重点林区镇街开展森林保险试点,2014年全区参保森林47.2万亩,国家、市区筹集保险金49.6万元。三是林场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3个国有林场全部转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全面完成1035套棚户区改造任务,于2014年6月完成分房工作;筹集资金2010万元对管护站进行改造和新建,水、电、路得到全面升级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