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积极构建师资均衡发展长效机制

09.03.2017  21:39

 

   一是核编到校,保证量标统一。 区教委在编制部门核定的总数内,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合理增减”原则,根据各校班额和在校生数量、学校类别、地理位置、师资结构、承担教科研等实际,统一分配标准,核定学校岗位指标,教师余量,有序流动,编制不足,有效补充,确保各校教师“量”的均衡。

二是交流轮岗,实现质量均衡。 区教委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提高教师交流轮岗积极性,实现校际师资“质”的均衡。个人申请到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人员,在职称评聘时享受加分;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和评选市级以上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必须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的工作经历;到农村偏远学校支教,在表彰、评优、培训等方面优先;交流轮岗教师按规定同等享受岗位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待遇。

三是提前谋划,确保持续引进。 用足编制,按照“退补相当”原则,每年多形式补充教师200余名,优先安排到薄弱偏远学校。实施安居工程,采取“改建结合,以改为主”办法,新建教师周转宿舍600余套近3万平方米,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管理,解决偏远乡镇教师住房难问题。实施暖心工程,为农村教师兑现岗位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提高乡村学校中高级职称设岗比例,设立乡村教师专项荣誉,评先树优向农村教师倾斜,确保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四是支教走教,有效利用资源。 每年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和免费师范生65名左右,争取实习支教师范生100余名,缓解各校结构性缺编压力。探索实施体育、艺术“大课堂”教学和“送课到班、送设备到点、送研到村”的“走教”模式,中心校、完小的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定期到村小教学,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让专业教师覆盖到偏远教学点,有效解决农村学校音体美专职教师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