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扶贫:摘掉穷帽子 鼓起钱袋子 过上好日子

01.09.2015  10:43

  曲水乡聚宝村漫山李花 摄/蒋胜斌

  福禄镇青桥村种植大户带动贫困户种植蔬菜、油茶等经济作物脱贫致富 摄/刘辉

  “脱贫工作队”进村与贫困户交流、摸底

  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面对艰巨的扶贫攻坚任务,梁平今年将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一批、贫困户搬迁转移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就业安置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确保在年底前让全县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让9728户28675名贫困人口全部越过贫困线。

   1、对口帮扶 脱贫有望

  7月4日,梁平县曲水首届采李节在曲水乡聚宝村启幕。聚宝村二组村民陈孝良的李园中,大批前来摘李子的游客让老陈一家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这里李子的名气越来越大,现在基本不愁卖,品相好的能卖到10元一斤呢!”陈孝良高兴地说。

  多年来,由于妻子体弱多病,家庭收入又无固定来源,陈孝良家一度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2012年,曲水乡因地制宜,开始大力发展李子产业。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对李子品种进行改良,同时加大宣传等手段,打造曲水高山李子品牌。为壮大李子产业发展,曲水乡还组织各村成立李子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售后服务和市场拓展。

  当年,在政府的帮扶下,陈孝良开始尝试种植李树。3年过去,陈家种植的李树已经达到600余棵,一跃成为村里的李子种植大户。今年,陈孝良家的李子喜获丰收,总量超过了1万斤。

  2014年7月,聚宝村被确定为新一轮的市级贫困村。梁平以县农委为牵头单位的帮扶集团开始对聚宝村实施定点帮扶,大兴土木投入基础建设,扶持产业开展精准扶贫,为聚宝村的贫困户解决“八难”,让贫困村实现“八有”。

  标准化的水厂建起来了,聚宝村1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由此解决;50亩的残联李子种植基地建起来了,村里的残疾贫困户以后将有一份固定收入;产业道路、人行便道、李子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全村依托节会发展李子产业有了基础……

  产业不断做大,交通日趋便捷,聚宝村成熟较早、果脆汁多、味道香甜纯正的高山李子的吸引力正日趋增强。聚宝村党总支书记蒋涛军说,原来聚宝村的李子每斤售价还不到1元,如今已能卖到3元一斤,“看来今年年底我们整村脱贫有望了!

  目前,除聚宝村外,与之毗邻的曲水乡长榜、宝石、中鹿等村也开始大面积种植李树,全乡李树总量已经达到27万余棵,其中21万余棵树已进入挂果期。即便按照保守的亩产2000公斤,批发收购价3元每公斤估算,全乡李子总产值将超过3000万元。

  7月7日,梁平县主要领导在深入曲水乡聚宝村和福禄镇青桥村2个市级贫困村调研扶贫攻坚工作时指出,两地党政班子发展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有新变化、新亮点。下一步要保持态势,突出抓好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引进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在规模化、效益化、特色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大规模、延长链条、做出亮点,推动两地又好又快发展。

   2、扶贫攻坚 保障有力

  在脱贫致富之路上一路前行的聚宝村是展现梁平现阶段扶贫工作的一扇窗口。2014年,梁平开展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全县共有贫困户9728户28675人,10个市级贫困村由此浮出水面。

  面对艰巨的扶贫攻坚任务,为保障扶贫工作推进,梁平县级财政安排28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对10个市级贫困村每个村增加1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和完善基础实施;安排1000万元成立“梁平县扶贫基金”,出台扶贫基金运作规程,以“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可持续增收致富。

  在解决资金保障问题之后,梁平针对10个市级贫困村相应成立了10个帮扶集团进行对口帮扶。每个帮扶集团由一名县委常委牵头,6-9个成员单位组成。原则上,每个帮扶集团将整合600万元以上的资金,帮助对口的贫困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及完善公共服务。

  与此同时,梁平在33个街镇乡分别成立了“脱贫工作队”。每个工作队由一名县级领导担任“督导长”,负责领导和督促各街镇乡“万户脱贫”工作。队长则由县级部门领导担任,负责指导各街镇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落实“一对一”、“一对几”帮扶措施。

  此外,梁平还广泛宣传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商企业、民间团体、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创新探索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土地入股)”、“借母还犊”等贫困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脱贫攻坚战中。

   3、锁定重点 力斩穷根

  7月2日,梁平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对全县下一步的扶贫攻坚工作进行部署。会议指出,扶贫开发工作事关全局,梁平上下要增强对扶贫开发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将此项工作摆在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进一步把握好“主攻重点、兼顾面上”的原则,确保实现10个市级贫困村与重点贫困散户整体脱贫销号的目标。

  目前,梁平已将全县28675名贫困人口分成6类,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人头”。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一批、贫困户搬迁转移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就业安置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确保在年底前让全县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让9728户28675名贫困人口全部越过贫困线。

  针对涉及10个市级贫困村的乡镇,梁平将在今年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加重扶贫攻坚工作考核权重,进一步加压驱动,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党委政府、村社以及贫困户脱贫攻坚的主观能动性,并保持长效。

  梁平将把10个市级贫困村全部列入全县“后进村”进行整顿转化,切实整合力量,遴选县管后备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专职开展扶贫工作,力争让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同时,完善组织保障机制,调整充实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研究扶贫攻坚中的重大问题;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若干督导长,由联系乡镇和贫困村的县级领导担任,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并为每个村加紧组建驻村工作队。

  “扶贫开发工作形势逼人、箭在弦上,必须只争朝夕。我们将按照国家和市级相关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确保圆满完成扶贫脱贫的各项任务!”梁平县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彭光灿 王琳琳

  图片由梁平县委宣传部提供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