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半版】践行能动检察 不负时代机遇——全市检察机关强化新时代法律监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21.01.2022  14:57

2022年1月18日,《重庆日报》第18版刊登《践行能动检察 不负时代机遇——全市检察机关强化新时代法律监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文,内容如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去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如何结合重庆实际落实落细《意见》,精准绘制一幅全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图?


同年10月,重庆市委专门出台“27条具体措施”,对各级党委及其政法委、人大、政府及其部门、政协、监察机关加强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支持、配合、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形成全市上下一体落实《意见》的大格局。


踏上新征程,锚定新目标。迎来一轮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检察机关乘势而上,全面提升法律监督工作质效,以依法履职、能动检察服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理念重塑

探索创新法律监督新模式


2021年5月,重庆市政府下发通知,公布征地补偿安置最新标准。


与此同时,媒体关注的焦点是,今后重庆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将每3年调整一次。有评论认为,重庆构建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让被征地农民享受“加强版”权益保护。


这背后,离不开一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积极助推。


2021年4月12日,结合近年来办理的征地拆迁领域监督案件有关情况,经广泛走访调研、专家论证和沟通协商后,市检察院向规划部门送达开年首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助推提升该领域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水平,让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长期以来,民事行政检察一直是法律监督工作中的短板。而这份检察建议的良好监督效果,让人刮目相看之外,更折射出全市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质效的不断提升。


从理念到机制,从平台到办案。2021年,在重庆这块检察改革和司法实践的“高产田”上,一股法律监督新风扑面而来。


——理念在变革。2021年12月,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刑事检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在渝召开,防止“构罪即捕、有罪必诉、一押到底”从各方共识走向深度实践。


——制度在创新。制定落实长江保护法“17条意见”,重庆三级检察院44个“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统一揭授牌,该制度荣获首届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十佳范例,并被最高检写入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检察白皮书。


——机制在生长。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在全市三级检察机关9个院同步推开,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检察服务掌上平台正式上线,51家“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分批设立,“捕、诉、监、防、服”五位一体知识产权检察履职新模式全面推行。


——平台在搭建。重庆市检察院与市高法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15项监督协作机制,共画司法公正“同心圆”;与重庆邮电大学共建网络空间安全法治研究基地,检校携手共护清朗网络空间。


——办案在破冰。去年12月 ,由渝中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重庆市首例涉腐“自洗钱”案件一审宣判,被告人张阳犯贪污罪、洗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00万元。


理念一新天地宽。一组亮眼数据或许更能凸显法律监督的“硬效果”:与相关部门联合惩治洗钱犯罪,起诉人数同比上升550%;强化虚假诉讼监督提出抗诉48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70件;开展土地执法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专项活动监督办案47件……


关口前移

监督触角延伸到第一线


一手促严格执法,一手护公正司法。


作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法律监督如何才能做到环环相扣、不留死角?这势必要求,检察机关更具能动属性,监督触角需不断向第一线延伸。


中间位置接入的是110可视化系统,可以对公安机关接处警情况进行实时同步监督,可以看到,右上角这名民警执法的一言一行还是相当规范的……


每天一走进江北区检察院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室,面对一幅巨大的电子显示屏,紧盯一格格监控画面,该检察室主任汤霁和同事必须时刻专注。


变“卷上监督”为“屏上监督”——去年10月,该院在设立派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室的基础上,探索打造110可视化系统同步监督平台,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接处警第一线。


据介绍,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承担着刑事案件以及部分行政案件的信息采集、讯问询问、提取辨认、案物保管、体检送押等诸多功能,是执法办案的核心节点。“正因如此,在这里设立派驻检察室,就是破解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难题的关键一招。”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6月,为强化对一线执法办案的法律监督,重庆市检察院与市公安局联合制发《关于在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设立派驻检察室的意见(试行)》,协同推动执法办案更加高效规范。


截至目前,全市38个区县检察院、两江地区检察院已全覆盖设立派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室,提前介入疑难复杂案件215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189件。


推广‘冬梅工作法’后,检察官监督办案将全程留痕,出了问题可以回溯追责。”说到近来的变化,重庆市检察院五分院驻重庆市渝都监狱检察室主任郑波感触颇深。


念好“一前移、三查清、四注重”的“九字诀”——去年11月,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的“冬梅工作法”,在全市15所监狱的派驻检察室全面学习推广。


过去,驻狱检察官监督办理减刑案件,一般是从监狱评审、公示环节开始介入。“最多的时候,一周要审查上百件卷宗,时间只有短短一周,实质性审查受困于时间限制。”作为该工作法的创造者,重庆市检察院五分院驻重庆市女子监狱检察室主任柴冬梅说。


如何才能避免因仓促上阵沦为“纸面监督”?“冬梅工作法”的突破点就在于,驻狱检察官依法提前介入,把监督关口前移到减刑程序之初。


这样一来,时限就从之前的一周拉长到一个月以上,有充足时间对案件疑点进行实质性审查。”市检察院五分院副检察长李存国说。


近半年来,柴冬梅带领团队运用该工作法对派驻的重庆市女子监狱、九龙监狱、长康监狱,共监督办案1078件,纠正提请不当案件12件、裁定不当案件1件,对监狱拟提请的减假暂案件建议不予提请32件获全部采纳,实现了减假暂监督案件由“办事模式”向“办案模式”的质变。


擦亮招牌

维护好发展好“莎姐”品牌


在学生QQ群里看到许多色情广告,有人发黄色表情包”……去年10月,经大渡口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当地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处周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判处甄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此案的举报线索,来自该院自主开发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网络平台——“莎姐”云平台。


孩子遭遇校园暴力、学校周边存在交通隐患、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家长都能通过平台来反映,遇到困惑时也可在线心理咨询。”“莎姐”检察官梅玫介绍,去年1月,“莎姐”云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将该区20余个职能部门、8个街镇、30余所中小学和56名“莎姐”观察员全部纳入其中,运行以来已根据相关线索办理各类案件9件。


2004年,重庆首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在大渡口诞生,当时全岗仅有7名“莎姐”。


2012年,全市检察机关在三级45个检察院统一设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迄今已发展成为涵盖416名“莎姐”检察官、1531名社会各界志愿者、51个观护基地、40个社工组织、100多名心理咨询师的“莎姐”未成年人保护大团队。


一路芬芳,初心不改。时至今日,“莎姐”的影响力已经走出重庆,成为2次登上《焦点访谈》、3次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荣获40余项各级荣誉的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品牌。


去年,全市检察机关对522名困境未成年人实施多元化帮扶救助,精准帮教577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其中13人考上大学。还对147名未成年人支持撤销监护权、变更监护人,针对家庭教育方式失当等问题发出“督促监护令”148份。


针对部分适龄残疾儿童未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綦江区检察院发出诉前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当地教育部门健全失学辍学信息报送机制,帮助79名孩子入学复课。


除此之外,重庆市检察院还联合潼南区委、区政府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未成人关爱保护基地,开展普法教育3000余人次。


最为关键的是,一体化保护、精准帮教、综合救助、犯罪预防四位一体全面履职的‘莎姐’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已经成型。”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不断提高法律服务针对性、精准性,与时俱进维护好、发展好“莎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