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检察:首个渔业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基地揭牌啦!

25.12.2018  07:21



12月19日,重庆市检察机关渔业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及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司法保护座谈会在合川区检察院驻云门检察室举行。



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梁田,市高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中伟,合川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叶华,合川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东等出席活动,合川区检察院检察长李家全主持揭牌仪式。

据悉,设立渔业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基地,是重庆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的实际举措,对修复生态环境、开展公益诉讼、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促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等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合川处于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汇流之地,渔业资源丰富,今年7月,市检察院决定在合川建设该基地。

目前,基地主要包括法治教育基地和鱼苗增殖放流点两部分。基地运行后,将按照“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模式开展工作,通过敦促被告人积极履行赔偿义务或采取增殖放流、治理污染等方式修复受损生态,将生态赔偿和增殖放流等情况作为被告人认罪悔罪表现和酌定量刑依据,努力实现办理一个案件,保护一片水域,恢复一方生态。





座谈会上,李家全介绍了渔业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全市三级检察院、法院干警代表、合川区农委、渔政站相关人员,结合办案实践,就如何发挥检察职能保护渔业生态资源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梁田副检察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实际行动保护和修复长江母亲河生态。要加强与法院、公安、农委、水利等部门沟通协作,运用两法衔接工作机制、联席会议、案件咨询等渠道和平台,及时研究解决工作难题,真正形成执法司法联动合力。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不断完善运行和管理机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发挥基地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督促400余名嫌疑人投放鱼苗193.48余万尾,160余名犯罪嫌疑人共计缴纳生态修复费用289.73万元,及时向农委、渔政等部门提出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工作建议21份。今年1-11月,全市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共发现渔业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96件,立案51件,办理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37件,行政机关采纳建议纠正违法或履行职责19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12件,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关链接:生态环境专家库

今年8月,为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作为“智库”“外脑”的重要作用,市检察院出台《重庆市检察机关生态环境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成立生态环境专家库,同时公布了首批聘任的20名来自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名单。


据悉,全市各级检察院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时,涉及相关专门性问题时,可邀请该库专家参与相关工作,协助解决专门性问题或者提出专家意见。目前,生态环境专家库部分专家已多次参与到相关工作中。

典型案例:昔日电鱼“夫妻档”主动缴纳5000元投放鱼苗恢复生态

我们去涪江打点鱼,打得多就卖,少就自己吃。”去年6月凌晨5点,合川当地渔民王亮(化名)叫上妻子,驾船来到涪江重庆合川区太和镇富金坝电站下游水域“电鱼”。一人负责驾船,一人负责操作逆变器、电瓶、竹竿等工具电捕鱼。正在此时,王亮突然察觉异常,驾船而逃,并将少量鱼获和电鱼工具丢入江中。其后,夫妻二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该案移送渝北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两人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的方法捕捞水产品,已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到案后,他们主动缴纳了生态修复费用5000元,后来笔钱被用来买了鱼苗,并在检察官的监督下来到修复基地进行了投放。

因王亮夫妇犯罪情节轻微,到案后如实供述,主动修复受损生态,二人最终被检方微罪不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