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上挖出“虫草”?专家告诫切勿盲目食用

15.06.2016  12:29
【摘要】 市民在歌乐山上采摘的“虫草”,有头有脚,与“冬虫夏草”外貌相似。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刘飞和鲁增辉通过比对检测,得出结论:这并不是冬虫夏草,而是另一种虫子在感染虫草菌后形成的虫草体。

  此虫草并非冬虫夏草,是否具备安全药理还须检测

  市民在歌乐山上采摘的“虫草”,有头有脚,与“冬虫夏草”外貌相似。 记者 雷键 翻拍

  “没想到,歌乐山上也有虫草,而且好多人跑来挖哟!”昨日一则歌乐山上挖出了大量“冬虫夏草”的消息火爆朋友圈。据称有人已经开始用来泡酒炖汤自己服用了。

  记者了解到,这些虫草并不是“冬虫夏草”,而是药理效果未明、不知是否有毒的野生“虫草”。挖出它们的位置位于歌乐山边缘一处山洞,专家提醒:对于这些“虫草”,切勿盲目食用。

   几天挖了200根“虫草

  小赵是歌乐山上一家汽修厂工作人员,两周前他看热闹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邻居一对夫妇拎着蛇皮口袋,表情有些隐秘,小赵细细一问,才知道两人挖到了“好东西”——价值不菲的“冬虫夏草”。

  “说就在附近的山洞里挖来的,刚开始我也不相信!”小赵说,自己虽然不是很懂,但看对方挖出来的东西挺像那么回事,不仅外形很像,长度相仿,都是白色的,“冬虫夏草”中间还有一根黑色线,有白色的“”。

  出于好奇,小赵也跟着一起挖。仅仅几天时间,就挖到了200根这样的“虫草”。小赵称,要专门寻找阴冷潮湿、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多为陡壁和人迹罕至的草丛之中。“刚挖出来的时候,有些黄色,后来渐渐变黑了”。

  最近有不少人专门跑来挖“虫草”,甚至有人开起私家车来挖,小赵估计起码有两百人参与了挖“虫草”行动。挖到这些东西后,小赵的父亲直接用来泡酒,此外他还听说有人用来泡水、煲汤喝。

   专家告诫“切勿服用

  歌乐山上出了虫草?它们能吃吗?

  对此,记者专门咨询了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副教授刘朝贵。他一听笑了:“肯定不是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只是在西藏、青海、阿坝等地,高山蝙蝠感染虫草菌之后形成的,歌乐山绝对不可能长出冬虫夏草。

  刘教授称,歌乐山出现虫草并不奇怪,全球有500多种其他类虫草,我国目前发现的则有70多种。不过,这些所有虫草中,最名贵、药用价值最高的只有冬虫夏草,他提醒大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切勿盲目服用。

  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刘飞和鲁增辉通过比对检测,得出结论:这并不是冬虫夏草,而是另一种虫子在感染虫草菌后形成的虫草体。

  “这种虫草根据形态来看,虫体黑色,服用很可能会带来危险!”刘飞说,该作物已经形成了头部子座,确系某种幼虫与菌体干扰后形成的虫草。接下来,他们还要将虫体与菌体剥离开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检测,才能得出具体是哪种虫体和菌体,并明确其是否具备安全药理。

   不是所有虫草都是冬虫夏草

  因为真正的冬虫夏草价格昂贵,所以就有不法之徒用其他虫草来冒充,主要有古尼虫草、亚香棒虫草、红头虫草、凉山虫草、香棒虫草、新疆虫草等。

  1.古尼虫草:它有细长的子座,有的分叉,因此多挑选子座不分叉的、把虫体染成黄色、子座染成黑色来冒充。样子虽像蚕,但表面的环纹、腹部4对足都不明显,头黑色,除去菌膜虫体呈黑褐色,这些也是与冬虫夏草相区别的。

  2.亚香棒虫草:虫体也像蚕,头上有棒状或分枝的子座;背部环纹不清晰,可见深色斑点;腹部中间4对足突起不明显。表面显黄褐色,常残留有类白色的菌膜;眼睛常裸露。

  3.红头虫草:“”得像冬虫夏草,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背部环纹不明显,常见褐色斑点;腹部中间4对足突起不明显。眼睛、牙齿多裸露,棕红色、光亮;味淡,没有虫草的特殊气味,偏粉性,虫体颜色偏棕红,子座短,虫体偏大。

  4.凉山虫草:虫体似蚕,表面棕褐色,除去菌膜呈暗红棕色。它明显的特征,是拥有细长的子座,像圆柱形,不分枝或上部分枝,不规则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约1.5-2.5毫米。

  5.香棒虫草:虫体似蛴螬,呈弯曲的扁肾形。短粗,长1.5-2厘米,直径约0.5厘米。表面棕黄色,头较小,有一对螯牙。子座为线形,长2-6厘米,直径约2毫米。身体虽有环纹,但很细密,专业药师一看便知。

  6.新疆虫草:虫体也是蚕状,较细。表面土黄色至紫褐色。气微腥,味苦。由于它没有子座,因此拿它作假的话,通常会在它的头部粘接上蕨类植物的幼叶梗,让它“”出假的子座,但这种连接一般都不自然。

  7.蛹虫草:又称北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蛹草的子座(草),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圆,颜色橙黄或橙红,柄细长,圆柱形,寄主为夜蛾科幼虫,常能发育成蛹后才死亡,所以虫体为椭圆形的蛹而看不到虫体,比较容易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