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 “十二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16.11.2015  07:51

  “十二五”,重庆即将走过的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里,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重庆全力“赶考”,交出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答卷”。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重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重庆实际,科学谋划和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民生第一目标、稳定第一责任,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今年10月29日,一个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专题会在市政府召开。市领导明确要求我市的整车制造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巩固深化我市全国重要汽车产业基地的地位。

  汽车,全国每生产8辆新车,就有1辆是重庆造。“十二五”期间,我市车企瞄准市场,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产业,形成了“1+10+1000”汽车产业集群。2014年,重庆成为中国产量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如今,传统汽车产业正提档升级,将与从无到有、垂直整合推动集群发展的“5+6+800”的电子信息产业一起,继续发挥“主引擎”作用,成为我市工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双轮”。

  11天后,总投资100亿元的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将落户巴南麻柳,这意味着我市离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去年,市委、市政府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上下好“先手棋”,确立了发展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新动能。目前,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喜人,今年全年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

  传统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混合动力。“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与2010年相比,2014年我市实现全部工业销售产值2.15万亿元,翻了一番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70亿元,年均增长26.3%;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今年预计总量突破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速的同时,经济的质量效益也向好。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进出口总额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服务业投资比例调整为3∶3∶3∶1。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

   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城乡发展均衡性协调性显著增强

  提到科教文卫优势,沙坪坝区有绝对的“话语权”,两年多来,该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目光集中在教育培训、文化商务、健康产业上,光是今年的签约投资就已达600多亿元;在永川,机器人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78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的入驻,形成产业链雏形;而在彭水润溪乡,当地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农民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开宾馆酒楼发展起乡村旅游,光是今夏两个月,每户就有数万元的旅游收入……

  面对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现实,2013年9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决定,并出台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探索“全市一盘棋”的区域发展路径。各区县通过功能区域划分找准定位,突出自身特色的规划图正在逐步形成;根据功能定位,重设招商门槛,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差异化的考核机制和财政政策成为指挥棒,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激发了各区县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经过两年多建设,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显著增强,差异化、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格局初步形成——都市功能核心区总部经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占GDP比重超过八成;都市功能拓展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提升至50%以上;城市发展新区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在全市的占比中,已分别达到40%和56.2%;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成为全市特色旅游增长最快区域。

   美丽山水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大幅提升

  家在金沙港湾小区的王女士最近发现,她晨练的沙滨路上悄然安装上了一组过街人行红绿灯。以前她到岸边锻炼,总要绕行很长的路,横穿马路又十分危险。现在只要轻轻一按灯杆上的金属按键,不到一分钟人行绿灯就亮了,过街既方便又安全。

  不仅是步行,王女士还经常从小龙坎站换乘地铁1号线前往主城各区休闲购物,“重庆这5年变化大,尤其是城市交通发展,让我这样不开车的人也能方便出行!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直辖以来交通运输发展最快、群众实惠最多的5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年度投资规模保持在670亿元以上,约占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的25%。我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由2010年底的19.2公里增加到今年底的202公里,由一条线运行发展到4线网络化运行,线网覆盖主城九区;城市道路营运里程超过9000公里,建成“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铁路网和“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区域性航空枢纽基本建成,“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

  交通大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缩影。“十二五”时期,重庆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形象和功能明显改善,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大幅提升,更加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和融合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名城和“山城”“江城”“水城”的城市风貌更加显现。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