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残联:“瞄准”残疾人需求 精心设计政府购买项目

25.10.2016  18:34

  2016年重庆市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培训班在红楼宾馆开课 市残联供图 华龙网发

  “推进残疾人购买服务要找准‘靶子’,与时俱进,设计残疾人群体最需要的服务项目。”今(24)日,为期2天的2016年重庆市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培训班在红楼宾馆开课。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张青莉指出,我市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要从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重点,准确把握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狠抓落实,确保工作有效实施和扎实推进等三个方面高效、务实推进。

   创新供给机制 提升助残服务水平

  “政府购买服务常被称为‘花钱买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形式,将原本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力量履行,从而实现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目的。”张青莉表示,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对于残联来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逐步实现残联职能从“划桨”向“掌舵”的转变,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区分开来,主要职责是制定决策而不是执行决策。

  张青莉强调,政府购买服务是深入推进改革的必然要求,缓解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明显改善。但与169.4万各类残疾人期盼的类型化、多样化、特殊性的迫切需求相比,已有的服务从数量和质量上与广大残疾人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残疾人仍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是短板中的短板。”张青莉说,残联系统,就是要创新残疾人服务供给机制和方式,提升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提高政府投入残疾人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残疾人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

   突出“五坚持” 提高项目实施能力

  “明确‘哪些可以买、哪些不能买’,是顺利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张青莉指出,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要做到“五坚持”:坚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购买内容;坚持多头并重,大力培育承接主体;坚持流程规范,全面实现阳光购买;坚持标准明确,确保服务质量提升和坚持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张青莉介绍,2015年,市残联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吸引了68家助残组织参与,征集到内容丰富、类别多样的助残项目103个,既包括康复训练、家政服务、劳动就业等基本生活保障服务,也包括文体娱乐、社交体验、心理咨询等社会服务。2016年,市残联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已面向社会广泛征集。

  各区县残联可以根据市级层面的购买范围,按照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有利于发挥资金效益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稳步实施,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及时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阶段实施目录,在残疾人康复训练、医疗、教育、托养、就业培训等领域实施购买项目。

   克服畏难情绪 推进政府购买均衡发展

  据悉,近年来,江北区、垫江县等区县已经在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有部分区县残联还未起步,处于观望状态。2015年市残联的23个“申请类”项目,执行地分布在12个区县,有15个项目集中在主城7个区,8个项目集中在涪陵、江津、开州、垫江、奉节5个区县。总的来看,主城区因为助残组织发展情况较好,工作相对较好开展。

  张青莉要求各区县特别是远郊区县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认识、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同时,张青莉还要求各区县残联每年要将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项目纳入工作计划,定期研究重要事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尽快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推进。

  市残联相关部门、各区县残联负责人和2015政府购买项目机构负责人共200余人参会。培训班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博士后、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重庆卓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徐本亮、重庆市财政局综合处副处长、高级会计师余方慧、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传进及重庆市江北区绿叶义工志愿者协会会长张海峰等相关专家,围绕“政府购买政策及方案制定、政府购买项目管理”、“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政府购买项目设计与申报”、“政府购买服务财务管理”、“政府购买项目运作、政府购买项目监测与评估”和“社会组织筹款与社会化运作”等内容进行授课。记者 刘柳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