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深阅读丨学生15年不想毕业,夫妻同上一门课……重庆老年大学抢手 招生名额几分钟抢光
学员们在认真学习。
万志平在练习书法。
学员们在练习瑜伽。
“同学们注意了,写这一捺的时候,一定要稍微停顿一下,最后收笔要快,不要拖泥带水。”9月29日,渝中区观音岩名仕城校区内的一间教室里,74岁的书法教师张开智端坐在讲台上,手握毛笔,亲手示范“永”字八法。
讲台下,学生们摊开纸笔,聚精会神地练习着书法。与普通的课堂不同,学生们大部分头发花白,年纪与张老师几乎同龄。他们之间既是师生,更是朋友。因为这里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老年大学。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社会上的老年人日渐增多,老年人怎么快乐地度过夕阳时光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重庆晨报记者走访发现,在重庆各所老年大学,呈现一片繁忙景象,这里既有学了10多年却不想毕业的高龄学生,更有在老年教学一线不停奔忙的老师。
学生
学了15年书法仍不想毕业
在张开智老师的书法课上,坐在第一排的万志平同学最认真,坐姿端正,握笔稳重,行笔如流水,书法已经有模有样。
张开智老师说,自己到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任教书法课以来,万志平是学得最久的学员,跟着自己学了15年书法,“他本来早就可以毕业了,但一直不毕业,希望活到老学到老,如今书法已有小成。”
如果论年龄,万志平实际上还比老师张开智大一岁。万志平说,自己是万盛人,退休前一直在万盛张三塘水电站工作。56岁时,万志平申请内退,生活突然闲下来,儿子让他到江北同住。
在儿子家,除了每天固定的买菜做饭看电视外,万志平的生活突然空出了大量时间,他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孤独的晚年时光。有时,出门去街边看路人下棋,他也能一待就是半天;偶尔遇见有人练书法,他会仔细观摩。虽然自己年轻时也练过一阵书法,但毕竟是野路子,拿不出手,常常都是羡慕一阵了事。
2003年,家人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的书法班正在招生,建议他去报名。万志平还专门去考察了一番,确认是政府办学,书法老师也比较知名,报名费也不贵,于是报了名。
万志平对书法倾注了巨大的热情,最开始每天在家练习5小时以上,最近几年,练习时间减少到3小时。“从张老师这里,我学习到了正规的楷书、行书、隶书的书写方法,技术提高很快。”
如今,万志平每周一在渝中区的山城老年大学上书法课,每周三在重庆市老年大学上书法课,老师都是张开智。虽然已经是75岁的老人,万志平每次都坐公交车出门上课,下课后也自行回家。
除了让自己生活更加充实外,书法让万志平更是收获了久违的成就感,他多次参加市里或区里举办的书法比赛,都获得了奖项。每年春节,慕名前来请他写春联的亲友更是络绎不绝。受他的影响,14岁的孙女书法也写得有模有样。今年7月,万志平和朋友一行到贵州避暑,农家乐老板和周围游客看了他写的字,也是直竖大拇指,纷纷找他要字。
万志平说:“书法已经是我老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计划学到80岁,然后再收几个徒弟,将自己的所学传授出来。”
夫妻俩同上一门课程
在山城老年大学,除了有万志平这样坚持15年不毕业的老学员,更有同报一个班的夫妻同学。
今年61岁的曾君岳去年才退休,随即到山城老年大学报了两个培训班,其中在太极班更是和妻子成了同学。
曾君岳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想要丰富晚年生活,于是就来老年大学报了钢琴班和太极班。“报钢琴班主要是挑战自己,想圆一个音乐梦。虽然从未学过钢琴,但十指共用,左右手配合,有益身心健康,同时可以陶冶情操。”
为此,曾君岳还给自己规定每天至少要练习一小时的钢琴,恰好家里7岁的孙子也在学钢琴,家人们时常看到的一个场景就是,家里唯一的一台钢琴前,爷孙俩轮流弹琴,还相互“较劲”。
与自己相比,妻子明显要更加积极,她在山城老年大学一口气报了三个班,分别是太极、唱歌、跳舞。其中在太极班,夫妻二人成了同学,经常在家里相互推手练习。
班主任邓老师说,像老曾夫妻俩同学一门课程的,在山城老年大学还不多,但一人报多个班的却不少,其中最多的一名学员报了五科,从周一到周五均有课。“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巨大的报班热情可能就是对年轻时学业和爱好被时代耽误后的一种补偿吧,现在有时间有精力了,这种热情就被释放了出来。”
和同龄人在一起就是快乐
班主任邓老师介绍,万志平所在的书法班共有学员40人,而类似万志平一样的老学员几乎占了六成以上,许多学员上课长达五六年,“许多老人上课的热情比年轻人还高,本来两三年就可以毕业的,许多人来了就再也不想毕业了。”
不毕业的原因除了可以终身学习,更主要的是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让老人们有了精神上的归宿。万志平说,在班上,他不仅可以正规练习书法,还可以结识各行各业的朋友,更充实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大家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可以聊聊各自不同的生活往事和家庭情况,相互关心,心态非常放松,心情也非常愉悦。
作为班长,万志平有时还会组织学员们外出学习交流,比如去寻找古代石碑临摹书法,比如去社区义务写书法等等,“那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氛围,让大家都很珍惜,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曾君岳说,在老年大学学习不同于工作进修,老人们都没有工作和经济压力,完全是凭兴趣去学,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圆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从中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这也是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喜欢老年大学的根本原因。
老师
四处兼职,一周只休息一天
与激增的学生相比,老年大学的老师们更加繁忙,因为教师资源紧张,许多老师不得不到各个学校兼课。
74岁的书法老师张开智年轻时是长寿四中的语文老师,书法是他的业余爱好,更是祖传。因为祖上清代曾经在福州做官,留下了大量的墨宝,于是张开智年轻时就喜欢上了书法,“从初中开始,字写得好的我就垄断了学校的黑板报。”
参加工作后,张开智依然勤练不辍,很快就成了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洛阳颜真卿书画院名誉社长。1999年,55岁的张开智从学校退休,除了到各地参加书画展外,生活中的张开智开始闲了下来。2002年,他应邀到山城老年大学讲授书法,重新登上了久违的讲台。
让张开智没想到的是,16年来,跟随自己学习书法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许多学员像万志平一样,跟自己练习书法多年。为了满足老年朋友的需要,张开智除了在山城老年大学开班,还在市老年大学、渝北区老年大学和群山老年大学开班,加上周末自己在观音桥开办的书法私教课,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感觉比之前在学校教书还要忙。但张开智并不感觉到累,而是充实,“和同龄人待在一起,时间会过得很快,心里也很高兴。”
72岁的电子琴教师魏余箴也深有同感。她在老年大学从教15年,累计教过的学生超过10万人次,许多同学的年龄比她还大,有的文化程度还比她高,但大家相处融洽,在音乐中实现了真正的“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火爆
招生名额几天就被抢光了
山城老年大学办公室何老师介绍,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每年退休的老人都在增多,而丰富老人们老年生活的老年大学也越来越抢手。
她介绍,山城老年大学是渝中区委老干部局直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学校自1986年创办以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几乎每年都在增设专业科目,扩大办学规模,但依然无法全部满足老年朋友的需要,“每次招生简章一发布,几天时间,招生名额就会被一抢而空。”
学校也从30多年前的三间教室逐年升级改造,5年前,山城老年大学扩大到两个校区,能容纳4000名学员。而今年,山城老年大学已经扩展为泰安、大溪沟、名仕城三个校区,开办了舞蹈、时装、声乐、戏曲、书画、语言、运动健身等12个大类178个培训班,每学期招收人数近7000人,但依然供不应求。
记者在今年新开的观音岩名仕城校区看到,三层楼的教室宽敞整洁,面积有近5000平方米,各个教室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不仅有电子琴、古琴等音乐器材,更有专门的视听室、投影仪、练功房,教室宽敞明亮,地面都经过了防滑处理。
何老师介绍,山城老年大学的招生对象是45岁以上、80岁以下,行动方便,身体健康,能自主学习的老年人,每个专业每周安排一次课,一学期上16节课,学制一般1年到4年不等。
因为老年大学是公益性质的办学,所以大部分的教室装修、教材采购及教师工资均由当地政府负担,参加学习的老年朋友每科一学期只需负担不多的学费。
措施
纷纷开办网络课堂解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700万。近几年来,因为缺乏其他休闲养老的方式,老人们加入老年大学学习的热情持续高涨,从全市看,各个区县的老年大学学位都比较紧张。作为全市最大的市老年大学,原本可以容纳学员1万人,结果今年全校的在册学员已经超过1.3万人,每学期的报名都非常火爆。
为了满足老人们的需求,全市各个区的老年大学都开始创办网上远程教育课堂。
据介绍,渝中区携手社区教育学院,充分利用山城老年大学网站、渝中学习网、微信公众号、移动终端等,整合“渝中学习网”课程中心9600多集线上课程和2000余种电子期刊,初步建立了“教室课堂+云课堂”的新型课堂。目前已有20000多位老年人实名注册,月访问量超过5.5万人次,初步实现了“随时随地随需”学习。
渝中区老年远程教育还开设了线上直播平台,居民在社区即可参与学习山城老年大学及社区教育学院的直播课程,还在人和街社区、归元寺社区建立了远程教育教学点,方便社区居民学习,多渠道多层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为了缓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求学需求,市政府办公厅于今年1月出台了关于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老年大学稳定在46所左右,老年学校新增38所以上、达到406所以上,老年学习点新增2500个以上、达到3300个以上,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逐步缓解老年大学的就读难,未来,将有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加入老年大学快乐的课堂。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范永松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