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财政 让市民的笑容更灿烂
近五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0%以上用于民生——
民生财政 让市民的笑容更灿烂
前不久,南川区南城街道的贫困户周洪方因患结石和阑尾炎住院,光医药费就花去7500多元。让他惊喜的是,办理出院时,自己竟然报销了5600多元,自掏腰包部分不到2000元。
周洪方不仅受益于城乡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救助政策,还受益于我市去年建立的区县扶贫济困医疗基金。该基金给他报销了部分目录外的费用。
“多项医保政策叠加兜底,是我市加大民生投入,密织民生保障网的一个缩影。”市财政局有关人士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市财政把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基本目标,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0%以上用于民生。5年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91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3.4%。
“调挖省筹” 全力保障民生资金需求
52.6%、53.6%、53.3%、53.4%、54%——这是最近5年我市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占比。以2012年为坐标原点,我市财政支出清晰地呈现出一条逐年平稳向上的“民生曲线”。
当家才知盐米贵。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财政舍不舍得投入很重要。但是,怎么样筹措投入的钱,并且将钱花在刀刃上,更关键。
市财政局采取的是“调、挖、省、筹”4项措施,让财政投入民生的资金既有力,更有效——
“调”,指优化支出结构。对绩效不高的项目,减少预算安排或不再安排,将腾退调整的资金重点用于民生;
“挖”,指盘活存量资金。把一些趴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唤醒”并统筹调度,重点用于民生;
“省”,指压缩一般支出。按照“只减不增”原则,持续减少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凡不符合报销规定的费用不予报销,超标费用自付超支部分,违规报销追究责任;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控楼堂馆所改扩建及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省出资金更多投入民生。
“筹”,指引入社会资本。2013年至2016年,我市共滚动实施民生实事37项,完成投资106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71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50亿元,整治山坪塘、建撤并村卫生室等17件民生实事已交卷销号(见图表)。
为确保投入民生的财政资金花到实处,市财政局围绕民生重点专项支出制定绩效管理方案,从明确目标、项目评价等方面不断拓展民生支出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2011年开始,我市将重点民生项目纳入评价范围,评价的资金规模从10亿元增至去年的305亿元,涉及保障性住房、教育、扶贫、卫生、环境、社保、农村公路建设等领域。
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 惠及上万户贫困农民
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活,我市不仅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输血”作用,也注重发挥其“造血”功能。
近5年,市财政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不断提高扶贫精准度,将部分产业补助资金“折股量化、配股到户”。
永川区五间镇新建村贫困户孔德银,过去家庭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2015年,他的家庭收入就接近万元。
变化为何如此之大?
“多亏区里实施了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孔德银说,他流转了3.7亩土地给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食用菌,每亩每年收取780元地租,共2886元;公司聘用他摘菌4个月,他获得劳务收入6000多元;加上财政补助资金的持股分红810元,3项收入加起来就有9600多元。
据了解,以前,财政支农资金除少部分直接以补贴的形式发放给农民外,主要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上,农民直接受益的份额较少。2014年,我市在渝北、永川、云阳3区县试点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将财政支持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资金,按一定比例,以股权形式量化到流转土地的农户和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持股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每年按持股比例以合同约定的收益固定分红,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拥有租金、薪金、股金等多重收益。
“扶贫资金直接发到贫困户手里,只能解一时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把扶贫资金变成股金投入产业发展,破解了过去将现金直接分发给贫困户、主要扶持产业大户的“扶富不扶贫”问题,解决了空壳村无产业无资金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益。”市财政局人士介绍。
2015年,我市将上述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所有参与改革的贫困区县,须将30%以上农业产业资金用于股权化改革。如今,全市1万多户持股贫困农民像孔德银一样成为股东,搭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
在我市,像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这样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措施还有很多。数据显示,5年间我市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52.8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21.3亿元,贫困人口减少154.6万。今年一季度,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6%,绝对额和增速均高出全国贫困地区平均水平。
瞄准“五有” 积极解决群众所盼所想
对普通市民来讲,“民生”其实不复杂。吃得开心、住得放心、学得舒心、就业暖心、看病安心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市财政针对群众所盼所想,从“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入手,加大投入密织民生安全保障网。
救助,政府之责。这5年,城乡低保标准差距从2012年1:0.56缩小到去年的1:0.65。
教育,百年大计。这5年,市民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多了。在我市,作为财政支出大项的教育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17%左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5年超过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超全国平均水平。
就业,民生之本。这5年,市民就业的路子更宽了。5年间我市投入就业补助117亿元,围绕高校毕业生、转岗人员、农民工、贫困人员等重点群体,以“激励创业”为主,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7%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看病,市民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之一。这5年,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5年间,市财政投入医疗卫生资金1305亿元,年均增长1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8%左右。在大力推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和公立医院改革等措施的同时,我市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防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已分别提高到45元和420元。
社保,和谐基石。5年间,市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助支出达到1628亿元,年均增幅13.9%。养老、医保等“五险”在2012年全部实现市级统筹,养老保险参保率2015年达到95%,养老保险待遇标准连续13年、年均提高10%左右,370万名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每人按月按时领取不低于95元的基础养老金。
住房,安居之本。5年间,市财政落实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645亿元,以直接投入的形式支持公租房建设,以补助的形式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农村C级、D级危房,对低收入家庭,以提供实物配置的形式支持租住廉租住房,以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支持其自主租房。
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把民生改善顶在头上,遵循“五个坚持”原则: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既当前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坚持既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坚持既抓紧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又着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坚持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让全市民生工作每年都有看得见的进步,让全市人民每年都有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