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深化改革倾力打造西部职教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文件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永川区作为全国知名职教城,现有职业院校15所、在校生13.1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3万多名“永川技工”。面对职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永川区结合实际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的意见》和激励职教发展“24条”,创新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倾力打造西部职教城。
第一,强化政策支持,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一是多形式扩大职业院校规模。全面落实职教24条激励政策,2019年兑现奖励补贴913.8万元,大中专学生达到13.1万人,比2018年净增4286人。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暨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封顶,建成后可新增学生6000人。鼓励重点大学到永川联办独立院校、研究生学院,加大优质中高职院校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本科院校升应用型大学,在建成4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1所市级骨干高职院校、2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基础上,着力打造1所市内一流大学、2所国内一流应用本科院校、3所市级优质高职院校,形成“3年内辖区职业院校达18所、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6万人以上”的办学规模。二是多渠道推进城校资源共享。制定公共财政、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运行管理等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建设集技能实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技能竞赛、就业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重庆文理学院2017年完成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项,居全国734所立项高校第16位。引进高端优质院校落户,支持在永川高校结合地方产业设置行业学院或混合制二级学院。累计投入70多亿元,迁建6所院校到产业园区,学生规模5.7万人。加强“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和智慧职教APP开发,推出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名师名课等特色教学资源,实现数字化资源专业全覆盖。三是多举措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85个市级以上示范(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国家级市级骨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90个以上,成立全市首家高校“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健全中职、高职、本科、应用型大学到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和职教师资库,组织高、中职业院校开展五年一贯制、“3+2”“3+4”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1所民办高职院校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3所本科院校创建应用型大学。支持高校引进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培训和认证体系,建设16个以上中外交流合作项目和5个以上留学生专业。
第二,聚集各方力量,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外引内培”壮大人才队伍。制定并落实子女入学、住房购置、个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院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产学研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博士351名,聚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创新人才58人,带动院校建立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9个,入驻创业项目172个,实现产值2753万元,促进就业1042人。聚集“全国技术能手”和市级“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高级工程师,着力建设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专业研究院(所)5个,培育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二是坚持“统筹协调”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校地共建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职教高地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考核评价等,研究校地联动发展重大事项。建立职教高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职业教育管委会,统筹部门、园区、企业、院校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合作,达成“1+5”校地合作运行模式,从工业、农业、文化产业、环保产业、智慧产业等方面进行对接合作。鼓励用人单位购买职教培训成果,建立适度补偿职教成本机制,并以财政、税收、信贷、担保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教育。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技术突破。支持将校企创新合作所取得的收入,按国家规定减免税费,弥补日常教学和技术创新成本。鼓励和引导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软件与服务外包、信息技术等产业大力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帮助院校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新药创制中心等32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领衔研制的柔性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和触摸屏技术,获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团队创新奖第一名。新药创新团队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中获全国总决赛桂冠。
第三,力促共建融合,提升职教服务能力。一是合作“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系列专业教材开展实习实训、分享合作成果,实现深度合作办学。辖区职业院校与659家在渝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聘任311名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任教。46家企业与院校共建“订单班”订制培养学生2807人;21家企业与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19名企业“师父”带1248名学徒。二是精选“俏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全市支柱产业,打造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体系,新增和改造升级产业急需专业134个,培养学生3万余人,实现紧密对接主导产业的专业学生达27.5%。健全技能大赛激励制度,每年至少开展10次以上技能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0项以上。三是共建“校中厂”。引导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校中厂”,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生与学徒、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习与就业深度融合。引导30家企业进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实训工位9800余个。四是齐创“厂中校”。支持院校在企业设立“厂中校”或教学基地,围绕全球前沿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共建大学科技园,打造市区级校企合作示范项目20个以上,共同培养行业标准人才。建立“华数机器人工业技师学院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特色人才培训中心”“数控机床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34个企业教学基地,每年与企业联合培养3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截至目前,永川职教学生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80%以上毕业生留渝就业,“永川工匠”的职教品牌影响力正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