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个试点:永川引入“三位一体”社工项目救助困难群众

22.08.2021  18:42

8月22日,永川中山路街道的小刘坐在修理操作台边,小心翼翼拆卸手机零件。他靠掌握这项“硬核”技能,生活翻开了崭新一页。

一年前遇到志愿者时,身患残疾的他在为生计发愁,既没有相对稳定的居所,也没有一项能自食其力的手艺。

小刘的改变源于永川在承接全国民政部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中的一次探索:2020年7月,永川在全市率先启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示范创建”项目试点。

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示范创建”项目?

即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向专职社会救助社工组织“输血”,并以此向救助对象开展救助服务“赋能”,破解政府社会救助中存在的柔性不够、程序繁琐等“痛点”,满足困难群众的多元化个性化救助需要。

记者了解到,根据工作开展需求,项目引入“三位一体”的社工项目:“互助桥”项目社工重点在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天空眼”项目社工精准识别与多维度评估;“守护塔”项目社工实施精准、高效、温暖救助。

小刘与上门的社工面对面交流。

20岁的小刘就是该试点项目救助的一起典型案例。他左耳天生缺失,加之肢体四级残疾,在重庆某福利院生活11年。自愿离院回到永川后,在自食其力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直到被志愿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

搜集一手资料评估打分为86分。”该项目一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项评估综合分析拟救助对象的收支、健康、自救能力等68项指标并计分,最终分数越高救助就越是迫切。

社工上门入户调查。

救助行动开始后,项目人员通过构建的“一库六平台”进行精准匹配:先是从社区资源库中为小刘匹配出适合的住房救助,并通过多方协同顺利为小刘申请到公租房;同时运用资源库链接高校为小刘进行量身定制修理师的职业规划;小刘选择职业后,再运用社区资源库链接到一家手机维修店,协同小刘找到一份工作。

同样,在“三位一体”社工项目“赋能”下,父亲病逝、母亲重病的小雷也获得精准救助,通过3方面的救助措施走出困境。

据统计,试点启动以来,项目有这样一张“成绩单”:项目推进一年多里,累服务超过5000人次,办理政府救助1800户次,链接教育、医疗等资源110万元,实现社会救助元素更多元。

这是一条探索实施社会救助的新路子。”永川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社会救助重物质、轻服务,在救助目标上托底线、保生存,存在柔性不够、程序繁琐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亟需探索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路径进行破解。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也是深化永川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探索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体制机制, 特别是搭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从而深入推动永川区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工作,真正起到示范全市的作用。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