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第一批公交司机只有20个 这一路,他们有话说……

07.01.2015  11:19

作为永川第一批公交司机,张继忠(最右)对公交有着特殊的感情。

原永川县公共汽车站。

那个年代,小朋友对坐公交充满羡慕

关于公交的故事很多,这其中,更多的是感情

永川公交24年,市民集体追溯自己与公交车的当年故事

因为没有电话联系汽车站,乘客曾推公交起步

时间回到1991年,那时永川最繁华的地带是大南门到玉屏一带,人们赶集购物定会来到这里。永川撤县建市,10台重庆牌中巴车空降到永川,编号从40-49。

1991年持照上岗的张继忠师傅,兴高采烈地坐上46号车,往返在大南门到丝厂的这一条线上,开启了他的公交驾驶生涯。而至今仍记忆犹新的画面竟是那一车人推着公交车起步的画面。

出生于1968年的张继忠,是土生土长的永川人。与公交车结缘,得从他参加工作说起,18岁毕业后,进入永川公共汽车站,在永川到九龙的班线车上当售票员。“一个男子汉肯定不能一辈子当售票员噻,我就去读了驾校。

长达8个月的闭门培训,拿到了大货车驾驶证(即A1),再经过一年的实习期,他顺利回到永川公共汽车站担任公交车驾驶员一职。“一辆车两个驾驶员轮班,全永川只有20个。”张继忠说,20世纪90年代的公交车驾驶员一职可遥不可及,因为学习驾照的费用上万,还有很多其他的任职条件。

还记得第一次坐上46号公交车的驾驶室,激动得很哟,车上还有一个售票员。”张继忠回忆,公交车前方写着公共汽车4个红色醒目大字,车头戴着大红花,早上7点从大南门出发,晚上7点收班,单程需要十到二十分钟。两个驾驶员两个售票员半天轮换。

在永川公交公共起步的时候,车辆的质量和路况都不比现在,张继忠就常常遇到公交车在路上抛锚。“我记得第一次抛锚,是车开到原二院(现重医附属永川医院)的时候,靠边停车后,就熄火了。”张继忠回忆起来,过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第一次遇到意外情况的他很是慌乱,想着这一车的乘客,他不知该怎么处理。

那时没有电话,也无法联系到公共汽车站,就在他彷徨无助时。个别对车况熟悉的乘客主动提议:走,下去推车!于是一众十多名乘客集体下车,推着车走。张继忠挂好挡位,最终顺利重新发动。张继忠说,如今每当遇到乘客与驾驶员发生争执时,他总能回想起那时温馨的画面。

公交车在一步一步的发展,线路也越来越多。1998年,张继忠回到永川公交公司,任64号公交车驾驶员,开大安方向公交。

有一次,当公车开到大涧口时,张继忠和乘客们见证了一辆桑塔纳撞上一颗大树的车祸事故。当时,张继忠所驾驶的64号车上有十多名乘客,经车上乘客同意。张继忠立即将公交车靠边,同车上乘客一道查看伤员伤情,将两人从车内救出。”张继忠说,救出的伤者昏迷不醒,他立即在征得乘客同意后,将乘客转给下一辆公交车,和几名乘客一起护送伤者去医院。

后来,张继忠因个人原因离开了公交公司,2006年,他再次回任原职,担任107公交车驾驶员。这一次回来,张继忠切身感受到公交车的变化,车身变长,车内空间也大了许多,就连公路也平坦开阔。

2012年,张继忠担任起公司安全科科长一职。虽辗转离开几次,但一元手撕票,以及与乘客们简单又温暖的画面,却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里。

202公交上第一次给老奶奶让座,那种荣耀至今都记得

今年24岁的小婉,是土生土长的永川人,与公交车同岁。儿时的她,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后座上,对开车坐车无比向往。而今,街上车水马龙,她家里也有了轿车,但公交车带给她的更多是人情味和成长的记忆。

小婉出生那年,永川正式开通了公交车。在她的记忆里,公交车伴着自己长大。小婉10岁生日那天,她第一次和同学一起乘坐了公交车。

妈妈给了我10块零花钱,我终于可以去坐一次公交车了,那天我在202公交上给一位老婆婆让了座位。”小婉说,让座后得到老婆婆的表扬,那一刻的荣耀感至今仍深深地刻在她的记忆深处。

对于每天必须坐爸爸自行车回家的小婉,独立乘坐公交车是一件再快乐不过的事情。带着满满的好奇心,上小学的小婉不会放过任何坐公交车的机会。“其实家离学校不远,走路15分钟。”小婉说,那时的红旗小学是现在的梅西广场,小婉家住原养路段(现豪都步行街),但她宁愿省下每天两块的早饭钱,也要拿5角去坐公交。

到了初中,萱花中学离家10分钟路程,间隔一个公交车站,确实没有坐公交车的必要,她也开始骑自行车上学。

等到了高中,在永中就读的她再次坐公交车上下学,她忽然发现公交车变得更高级。“为了坐公交车,跟同学聊天,我都要多坐三个站再走回家。”小婉说,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冲出校门,帮同学们占公交位置。

小婉上大学去了外地,每次回永川,她都会发现公交车变化了一些,有空调了、换新车了、无人售票了……

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交通方式都替代不了的,走走停停、上上下下。”小婉说。

    102公交,让他每天可与老友酌茶言欢

早上从荷塘月色小区出发,坐上102公交,驶往川剧团,今年81岁的王其慎往返在这条公交线上8年,只因贪念与老友们的酌茶言欢。

王其慎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门,到川剧团和老友们一起喝茶、摆龙门阵,上午10点多提着菜篮去跳蹬河市场,购置家人一天所需,再坐上102,在11点半以前返回家中。

8年前,王其慎还住在五板桥,退休后的他闲不住,在川剧团附近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茶友,每天总要跟茶友们聚上一聚。那时候,他还不需要乘坐公交车,步行500米即可。他说,永川不大,不赶时间一般不坐公交车。

当决定在新区买房的时候,王其慎一家率先将交通纳入了考虑范畴。当王其慎得知102的起点站是荷塘月色小区,便买下该小区住房。

据王其慎回忆,102路公交车最早的起点站是荷塘月色,调度室设在荷塘月色,终点站为财政局,正好经过川剧团公交站。

王其慎说,初次乘坐102路公交车,除了上学和上班时间,其他时间段的乘客很少。而今,公交车大多数时候都满座。

在这条公交线路上,王其慎看着公交车换了一批又一批,乘客走了一个又一个,但在变中,也有一些不变。公交车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已经成为一种礼仪习惯。王其慎说,给自己让座的年轻人很多,他收获了不少的温暖和关爱。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