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永川诗人李天英 诗才深得袁枚赞

02.08.2017  13:51

永川人杰地灵,在出生于永川的文人中,清代诗人李天英的名字就相当响亮。

李天英诗风清丽,遣词造句独具匠心。永川“古八景”之一的“竹溪夜雨”,在其他人笔下是山水风景,在他笔下则多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生气:

春风吹碧波,夜雨半篙足。

桑柘已满林,不见桥南竹。

红襟双燕子,剪破一溪绿。

溪上老农家,呼儿驾黄犊。

先耕陇上田,次播门前谷。

针水闻好雨,不用豚蹄祝。

丰年击壤声,依依在茅屋。

李天英诗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永川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中国文学语言研究会会员、永川诗词学会顾问夏业昌说,无论是农人、田野、山水、寺庙,在李天英的笔下,都富有勃勃生气。

李天英的诗,连清代大才子、“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都说好。

何以见得?夏业昌告诉我们,李天英的《雪后寄施南田》一诗,曾被袁枚收录在《随园诗话》中,且袁枚对李天英的诗才颇为赞赏。

经过几番查阅,我们终于在《随园诗话》卷六中找到了李天英的踪迹。袁枚写道:“己亥三月,小住西湖。有李明府名天英者,号蓉塘,四川诗人,时来见访。录其《雪后寄施南田》云:雪汁初融瓦,寒光已在天。大江回望处,清影两萧然。忽发山阴兴,思乘访戴船。风涛夜未息,目断小姑前。

作为永川人的李天英,怎么会在西湖遇到袁枚?

据永川地方志资料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李天英参加乡试中举。中举后再参加礼部考试落榜,后来到贵州省补开泰知县。晚年,因受冤屈,被贬官回原籍。

△袁枚画像

袁枚提到的“己亥”年,实际上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春。当时,李天英路过西湖,与袁枚相识,常有诗词酬唱。袁枚还特别摘录了李天英的“远梦摇孤榜,残星落酒旗”“野鸥时避桨,旅雁自为群”等佳句,并赞曰“诗有奇气”。

随园诗话》是一部倾注了袁枚心血的诗歌美学和理论著作。有研究者认为,《随园诗话》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诗话(评论诗人和诗篇的作品)。能够“入选”其中,足见李天英的诗歌水平之高。

更有趣的是,李天英和袁枚的这段友谊,还被清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学者王培荀记录了下来。

王培荀是山东人,曾在四川为官。他的文集《听雨楼随笔》记载了大量的蜀地人文历史、地方风情。

在《听雨楼随笔》卷一中,他专门用了一小节来写李天英:“李天英……罢官后益以诗自豪,短章零句,人争传诵。同时名宿袁简斋、蒋心馀……均推服有加。

这段记载中的袁简斋,正是袁枚。而蒋心馀,则是清代的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他也是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与袁枚并称为“南袁北蒋”。从他们对李天英的肯定中,足见李天英的诗才在当时堪称“国家级”。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重庆珍档 | 永川怎么得名的?明代古诗解玄机
永川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大历十一年(776年)。重庆晨网
重磅! 永川下半年将新建五所学校
永川区在下半年 将新开工建设五所学校 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