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女生当汉服模特粉丝20万 拍一套三小时收入千元

26.10.2019  16:11

△汉服超模大赛后,选手们和汤圆姐姐合影

10月20日晚上9点多,重庆又飘雨了,洪崖洞的游客反而更多了。

在人来人往的马路边,柒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她穿着汉服,双手自然的端在身前,眼睛望向地面或者斜上方的路灯。伴随着快门声和闪光灯,还有路人偶尔的一声“哇塞”,这件汉服真好看。柒月作为模特,在这个雨夜至少要忙到凌晨2点,拍完3套不同的汉服才能收工。

在距离柒月716米外的解放碑正对面,汉服超模大赛的展台刚刚拆除完毕。作为评委的汤圆姐姐和参赛选手一一合影,而在她身后的道心,则正在微信群里和汉服爱好者们商量下次聚会的时间。

近年来,受国潮、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汉服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汉服文化越来越火了。

据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估算已超过200万,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汉服的需求增长带来了整个市场的火爆。除了汉服,汉服妆造、汉服租赁、汉服约拍等也成为热门周边产业。

△赵瑞洁的汉服定妆照

穿汉服的模特

一米七的个头、一头长发被高高的挽起、高挺的鼻梁和大大的眼睛,再配上一身素色的汉服以及身后的雪山当背景,赵瑞洁像极了古装戏里的仙女。特别是当古琴的乐声响起,舞姿带起汉服微摆的衣角,一瞬间让人感受到中国美的独特魅力。

赵瑞洁的这段短视频被点赞、评论和转发的最多。

2015年的时候,去漫展看见有卖汉服,觉得特别漂亮,就买了一套拍照。再后来,2017年就转成了职业汉服模特。”别看20岁的赵瑞洁还是个大二的学生,但在微博和抖音上,她有着20多万的粉丝。趁着没课的时候,她还会当汉服模特赚零花钱。

钱不多,一套下来,也就能拿1000元吧。”赵瑞洁化着精致的妆容,但眼睛里的红血丝还是出卖了她,对于很多年轻女孩来说当模特令人羡慕,可是其中辛苦却鲜有人知。

在赵瑞洁的行程计划上,每个月至少有20套左右的汉服等待她去拍摄,而这其中的一套拍下来都至少需要3个小时。“这些都是不同的商家,他们会约不同的模特,看谁有空余的时间,然后再根据时间来确定拍摄地点、拍摄时间。

在网络上,赵瑞洁穿着汉服去过白雪皑皑的青海,也曾站在烈日炎炎的敦煌沙漠里。“看着光鲜亮丽吧,拍完之后我都快要冻傻了。

赵瑞洁指着一组照片说,当时气温都接近零下10度了,为了美,穿着一件单衣拍了半个小时。

和赵瑞洁不一样,柒月成为汉服模特完全是偶然。在一次汉服爱好者的线下聚会里,因为朋友的汉服店找不到人,所以柒月“被迫”成了模特。

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所以当时那组照片丑到不行,修图都修不出来。”后来拍得多了,柒月也有了拍摄心得。“每件汉服都不一样,你要自己找好特点,把汉服最美的那一瞬间展示出来。

汉服模特是柒月的兼职,所以拍摄时间一般都会放到周末或晚上,而且有时候纯粹是帮忙,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最累的一次,我从早上7点拍到了晚上12点。而且拍摄前,你要先处理好妆造,这就要你在开拍前2个小时到现场,然后中间还要补妆。好在除了累,你能收获到朋友、好看的照片和视频,也是值了。

△汤圆姐姐和汉服爱好者群主道心

汉服爱好者的聚会

90后”道心是一名医院的后勤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汉服就成了他生活的另一种模样。“这个群里有500人,这个有480多人,这个也是500人,还有QQ上的1500人群,大家都是汉服的爱好者。

每逢要举行线下聚会,道心的手机就会一直在响,像是上了闹铃一样。而作为聚会的召集人,道心已经见怪不怪了。

2012年的时候,我们汉服爱好者的群也就100人吧,年龄层次是20岁-25岁。”如今,7年的时间过去了,加入道心的汉服爱好者微信群和QQ群的人数已经有2000多人了,年龄层次也扩展到了5岁至60岁。

如今的线下聚会,道心除了要沟通场地、人数以外,还要按照每个月聚会当天的节气确定内容。比方说,端午节会增加包粽子的环节,中秋节多了茶艺和熏香的展示。

△汉服爱好者的线下聚会

11月16日会有一个活动,然后就是12月份的冬至。我最近有在练习二胡和琵琶,我喜欢汉服,更希望通过汉服让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加深的印象,让文化更深层次一点。

今年55岁的孔绢是刚刚加入汉服爱好者的“小萌新”,带她感受到汉服魅力的是她的女儿。“我很喜欢汉服,汉服实际上是对文化认知的回归。而且现在大部分的汉服经过改良,融入了时尚的元素,在蕴含汉文化的同时,也和现代的审美相匹配。最主要的是,汉服穿上之后很显气质,你能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美。

十一期间,孔绢和朋友们去欧洲旅游,她在行李箱里塞了一件汉服。“我穿着汉服走在街上,就有外国人来问我,这是什么衣服?我觉得很骄傲,可是又不会英语,就说Chinese。他们就竖着大拇指说,中国的衣服太漂亮了。

其实除了汉服爱好者以外,很多人都希望能体验一次汉服,所以一些主打汉服体验的租赁摄影棚也应运而生。

重庆除了园博园可以拍,南山、鹅岭、古镇也都可以,而且都在重庆周边很方便。”云侠是一名汉服摄影师,随着服妆造型、汉服租赁以及汉服约拍非常受年轻人的追捧,他开了一家以体验为主的摄影棚。“现在汉服是新潮,价格也不贵,从几百都几千元,整个拍摄下来,你会对汉服有一种新的感觉。

云侠说的新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古装版的自己,就像童年记忆中的古装剧一样,你能享受古人的衣着状态。除了重庆周边,选择去苏州、大理、开封、西安等地旅拍的人也有很多。“现在生意很好,甚至要提前预约才行,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汉服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协银在给自己的工作室拍摄样品照

从汉服爱好者到创业者

每天下午4点到6点,是协银一天中最清闲的时光。这时候,她会从陈家坪的家中出发,到江北做一份零工的兼职,让她暂时与汉服工作室分开几个小时。

我17年从川美毕业,学的是插画,自己不喜欢,毕业就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协银喜欢的是开一家汉服店,虽然父母不同意,但是拗不过她。于是,淘宝上多了一家名为“嘲风”的汉服工作室。

其实从接触汉服到开店,协银只用了2年的时间。2015年的春天,她和朋友去南山植物园踏青,穿上了刚刚买到的汉服。在那个时候汉服算是小众、新奇服装的年头,这样的大胆举动,让协银赚足了眼球。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她喜欢穿着汉服出入教室、寝室和其他生活场所。

我一直在被反对着,虽然开店时父母给了我一笔启动资金。”协银是个独生女,内敛的性格下,有着一股不认输的倔强。虽然两年的时间,网店的生意很一般,只能维持在不亏本的状态里,但是她却始终不服气。

我设计的是传统汉服,目前有9个款式。我觉得我只是运气差一点,销量不是很好,但很快就会好的。”上个月开始做兼职零工之后,协银的工作室可以继续做下去了,却也让她对未来产生了些许的迷茫。

据行业垂直媒体《汉服资讯》,在2018年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汉服消费者平均年龄为21岁,其中19岁至24岁年龄段占比超过50%。与此同时,2018年汉服商家超过800家,同比增长24%。

另据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显示,2018年度汉服销售额在全年服饰总营业额中占比仅为1%。

而这些数据意味着,尽管汉服文化进入到了火爆的阶段,但是汉服消费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经济学家宋清辉也曾表示,汉服热距“汉服经济”仍需一段距离。

其实很多汉服爱好者现在都变成了创业者,设计、制作、开网店销售自己的汉服。”协银觉得自己的压力就来源于这里,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就需要自己的能力越来越高。而如何做到有特色,又能有销量,除了运气以外,更需要坚持下去的勇气。“去年生了一场大病,现在是刚刚好,都没敢和家里人说。毕竟长大了,我想做出成绩证明自己,我可以在这个领域里养活我自己。

汉服毕竟还是小众,目前的汉服品牌规模也并不大。店面运营的成本很高,需要投入一系列的营销成本以及组织管理费用。”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认为,小作坊式的汉服经营模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链,将来服装产业链都要有这样一个新的升级。“虽然大多是小团队,甚至设计师的个人品牌,但是个人品牌并不等于低端。这些个人品牌反而做工更加精美,设计更加精良,更有特性,甚至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特别的定制。

同时,赖阳也表示,目前汉服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场景消费,属于刚刚起步的一个阶段。未来汉服会越来越普及,汉服产业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扩张,所以市场前景非常大。

汤圆姐姐和她的汉服文化

10月20日,重庆解放碑,礼衣华夏汉服超模大赛总决赛。

作为评委的汤圆姐姐穿着一套红色的汉服,配上仿唐时期的造型,看起来神采奕奕。可是,少有人知道,就在10个小时之前,她还在江苏徐州出差。

在成为汤圆姐姐之前,40岁的敖珞珈做过插画公司创意总监、开过工作室,跌跌撞撞、不放弃是她形容自己创业时的词语。直到一次帮朋友设计裁剪汉服的内衬,敖珞珈第一次感受到了汉服的魅力。再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她成了一名汉服的资深爱好者。

可是单凭喜爱,并不能支撑生意上的顺风顺水。2015年,敖珞珈在杨家坪步行街开了家汉服实体店,可没过多久就关门了,而且还背负了债务。好在幸运永远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2018年,随着“唐朝仕女”吃汤圆的图片蹿红网络,敖珞珈有了一个“新名字”——汤圆姐姐。如今,敖珞珈不但全力投入设计和经营汉服,还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哪个是汤圆姐姐?在那里,照片和本人太像了。”在汉服超模大赛现场,有汤圆姐姐的粉丝一睹真容后大呼,这高度还原的唐代仕女形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化妆造型呢?

其实在成为网红后,敖珞珈经常到全国各地参加活动,接受媒体采访、录制综艺节目、产品的代言至少每周一次,多的时候会有两三次。但是无论是什么活动,敖珞珈都坚持穿着汉服,梳上高高的发髻,再化上精致的妆容。而完成整个化妆造型,至少都需要两三个小时。

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民族自信的表现,所以汉服火是一种必然。”在敖珞珈看来,汉服的回归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火爆。“其实除了汉服以外,很多人会沉淀下去关注和学习我们更多的传统文化。换句话说,汉服是一个媒介,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

我们整个团队预计会在双十二期间推出汉服新品。”对于未来的工作安排,敖珞珈坦言,自己仍然会设计和制作真正传统的汉服。“我们抛开销售状况,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我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让传统服饰文化一直有所传承。

这次的汉服超模大赛,其实就是一种让大家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舞台。我们除了汉服,还要有礼仪等等一系列的内容。”敖珞珈希望自己跟传统文化有更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不仅仅是形象上的变化。

当传统文化登上纽约时装周的舞台

当传统文化跨界潮流文化,二者之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在纽约时装周的T台上,一线超模身穿带有汉元素的服饰刚刚出场,就引来台下掌声不断的那一刻,李欢觉得这就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荣耀时刻。

△李欢在公司里忙着给新作品进行最后的上色工作

△华风少女中国娘的动漫形象

在金山意库7幢的办公室里,收获了奖杯、奖状和赞许后的李欢仍旧会趴在电脑上,聚精会神的给“华风少女·中国娘”的形象上色。作为一款原创的动漫作品,华风少女的形象元素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戏曲、舞狮、宫廷灯具、锦鲤、麻将等等,然后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元素展现出中国风的特色。

正是这样的独特风格,让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就有了纽约时装周和法国PR品牌上的中国风潮流元素。

有人问过我,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文化,你怎么想到要跨界?”李欢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从本科到研究生毕业,他都在寻找着如何把中国风的汉元素与潮流结合在一起。“其实都是慢慢积累的过程,要把握好这个度,让两种文化的比例恰到好处。

在最开始做创作的时候,李欢也和外国朋友进行过交流,东方美学会被认可,东方文化也深受喜欢。“唯一的障碍就是,一旦深入了解之后,他们会觉得很难,不懂了。

为了突破这样的障碍,李欢决定用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动漫形象作为突破口,由浅入深的让传统文化进入到大洋彼岸的日常生活中。“比方说我们和华为合作,推出华风少女代言的电子产品,还有机械键盘。我希望华风少女是一扇门,用她打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对中国感兴趣。最后,爱上历史文化渊博的国度。

△华风少女中国娘的动漫形象

在李欢的设计库中,华风少女的形象千变万化,甚至也有汉服的身影。“我们有一个华服节,当时来了很多人,甚至有家长带着小孩子一起来。

在华服节上,李欢还记得有一个小朋友指着自己的汉服跟妈妈说,为什么这个叔叔穿着裙子?

其实孩子说得没错,这也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点,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民族服饰和民族特性。”李欢觉得,现在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蒙时期。“很早以前,很多人还会排斥汉服,因为他们不了解、不清楚,甚至会把汉服和其他国家的服饰混淆。现在情况好很多,至少可以接受别人穿了。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在过传统节气的时候,大家都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那样就真的太好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曲鸿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