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总工会“三新”服务送到农民工心坎上

01.06.2016  20:59

 江北区总工会以群团改革试点为契机,牵头打造江北嘴俊豪项目工地党群服务中心,辐射服务周边近万名基层职工和农民工。

 一、拓展服务“”布局。 一是阵地服务接地气。联合项目施工单位,在农民工集中的重庆俊豪ICFC项目工地,投入16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设有乒乓球台、篮球、职工书屋、多媒体教室、健康加油站等设施,突出为农民工困难帮扶、技能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承担了江北嘴俊豪大型项目工地党群服务中心、江北区职工文体活动俊豪分中心的双重任务。二是载体宣传聚人气。在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台等载体的基础上,借助开展江北区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群团改革“快闪”宣传、群团改革知识竞赛等区内大型活动,广而告之。目前,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报道后,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人气暴涨。以前是“不见人”,现在是“人挨人”,每日活动人数达300人次。

 二、构建服务“”模式。 一是开展“订单式”服务。江北区总工会按照区委要求,每一次活动都设有“群团服务对象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梳理出职工最喜爱、最迫切的需求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项目,扎实问计于职工、问计于基层,构建“职工群众提出—工会组织主导—社会力量承办—职工群众参与”的活动开展机制。今年累计组织文艺演出1次、健康体检1次、技能培训5次、群团改革知识巡展2次,召开需求对接会2次,播放露天电影6场次,参与职工达10000余人次。二是创新入会形式。全面启动“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实行“一次入会、持证接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动态管理模式,确保农民工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会”。农民工还可在工地现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办理电子入会,实现对新型农民工的有效覆盖。今年以来,新发展农民工会员1200余人,累计12723人。三是“互联网+”活起来。顺应新常态下农民工特点,深入推广“掌上工会”。通过微信、QQ群、微博及时推送维权知识、健康美食,建会入会等动态,增强吸引力。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反馈“零时差”优势,积极互动,听取职工建议,解答群众问题,提高农民工对工会的认知度,激发加入工会的热情。现已收集到农民工服务需求200余条,办结率达98%,满意率达97%。

 三、延伸服务“”内容。 一是精准帮扶出真招。将“四送活动”与困难农民工帮扶相结合,为农民工提供学习教育、文化体验等10多项针对性帮扶。与江北城街道总工会合作,筹划7月份在俊豪工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农民工子女暑期相聚活动,邀请他们进城与父母共度假期时光,并安排他们走进科技馆、洪崖洞、三峡博物馆等进行参观,读课外书、练习书法、制作航模等,增长知识、增进亲情,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和为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为农民工办理了“职工服务卡”5000余张,让他们凭卡享受阅读、培训、健身、职工医疗互助、困难职工补助等各种普惠性服务。二是权益维护见实效。与海力律师事务所合作,开展“维权知识进工地”活动,开展法律知识讲座3次,现场答疑10余次;在工地显要位置,公布欠薪投诉电话和职工维权电话,24小时随时接听,收到农民工电话咨询52次;充分利用工地LED屏优势,不间断滚动开展工人安全知识普及和宣传;联合项目工地单位,开展“安康杯”职业卫生知识竞赛,职业病防治宣传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参与职工达2000余人次;成立俊豪项目工地党群服务中心农民工安全督察队,让农民工念好安全“紧箍咒”。三是志愿服务抓典型。俊豪工地党群服务中心在该工地项目部成立了“杜少义志愿者服务队”,让农民工担当兼职管理员,一方面让农民工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另一方面,积极爱护场地设施,维护公共秩序。同时,区总工会还善于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组织志愿者“一对一”或“一对多”联系农民工,让农民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此外,在俊豪项目工地,区总工会还建立了“何涛职工创新工作室”,发挥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劳动无尚光荣”的时代精神遍地开花,让农民工群体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