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法院引入家事调解员 修复亲情定制式

15.01.2018  21:31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的和谐幸福,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以家事审判改革为契机,探索引入家事调解员,开展定制式亲情修复,帮助更多人实现家庭和谐幸福。

   调解员个性化方案修复亲情

  “我们感情已经破裂,孩子我不抚养,婚一定要离。”2017年12月的一天,家事调解员张鼎渝还想再多了解当事人感情“症结”,情绪激动的原告周某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无论是电话调解,还是上门调解,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但我并不放弃,只要有希望,就会想方设法修复‘带裂痕’的感情,挽救出问题的家庭。”张鼎渝说。

  第二天一大早,张鼎渝决定登门,并走访原、被告居住地、工作单位等,了解在亲人和同事眼里当事人的性格、情感等状况。

  夫妻俩都属于典型的冲动型性格。经了解,2015年,他们的孩子出生后,双方常因孩子抚养、婆媳关系等生活琐事发生争吵,夫妻关系因此出现裂痕。

作为江北区法院特聘家事调解员,我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调查了解情况基础上,我对当事人成长背景、性格特征、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评价等方面做了精细的心理测评。经过综合评估当事人心理预期、心理健康、情感需求、内心诉求等因素,我认为双方感情并未完全破裂,于是制定了个性化亲情修复方案。”张鼎渝介绍说。

  在充满温情的家事调解室里,张鼎渝根据方案,指导当事人详细填写《夫妻财产信息采集表》《子女抚养信息采集表》,明确细化争论焦点后,对双方开展了调解。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聊天”,夫妻二人共同回忆了生活中温馨的点滴,冷静思考了如离婚,幼子的生活状况……原告周某坚持离婚的态度逐渐松动。

  “我不起诉离婚了,我们都愿和好如初,回家好好过日子。”双方终于冷静地做出了决定。此案成功调解结案。

  “2017年以来,我共参与78件案件的调解和情感修复工作,成功调解62件,通过消除对立情绪,修复心理创伤,妥善化解纠纷,促进了家庭和谐。”张鼎渝说。

  家事审判法官李元兵说:“家事纠纷涉及情感和心理因素,人身属性强、对抗情绪大、亲情修复难。解决了当事人情感和心理需求,才能实质化解家事纠纷。

  “江北区法院通过引入家事调解员,建立全流程、定制式亲情修复机制,有效提升了家事案件办理效果。全流程修复是按照办案流程,构建‘逐级分流、逐步缓和、全程覆盖’的修复机制。定制式修复是以当事人感情现状、矛盾程度、心理状况和既往历史等为基础,对家事案件综合评估,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制定个性化亲情修复方案。”家事审判法官凌文英介绍说。

  57份“法官寄语”把亲情修复贯穿办案始终

  妻子王某不同意与张某离婚,并以先杀死儿子再自杀等语言相威胁,案件矛盾十分激烈。

  凌文英了解到,王某情绪极易失控,容易走极端,且危及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于是采取了全流程、定制式亲情修复方案。在此案开庭前,法官认真倾听王某的内心诉求,针对性开展疏导工作;设置了30天和解冷静期,随时关注王某心理变化,帮助平复情绪、打开心结;采取“圆桌座谈式”审理方式,特邀心理咨询师、双方亲属组成专门的调解团队,引导夫妻双方认真分析感情现状、子女成长等情况,理性思考感情是否尚有修复可能。

  “同意离婚,感谢您凌法官,我决定放手。”王某拉着凌文英的手说。

  最终张某与王某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和债务清偿全部达成一致意见,双方调解离婚。凌文英还特意在调解书中附上劝导当事人理性生活的“法官寄语”。

  “江北区法院在裁判文书中附法官寄语的做法很有特色。情真意切地讲道理谈感情,劝导当事人正确取舍,修复亲情,理性对待婚姻家庭生活,对家庭和谐无疑大有帮助。”全国人大代表郑尚伦旁听江北区法院家事审判示范庭后表示。

  据了解,2017年以来,该院在57份裁判文书中附“法官寄语”,将亲情修复贯穿案件办理始终。 来源:江北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