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订单式”群团服务救活一家“夫妻店”
4月初,雷梦劼、唐攀夫妇新流转了5亩土地,准备筹建自己的多肉植物培育基地。
就在一年前,这对夫妇创办的绿植宅配——位于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南桥寺社区的阿林家小店却差点因资金断链关门。
作为我市首批群团改革试点区县之一,江北区在基层社区广泛建立党群服务站,面向群众推行“订单式”服务。通过南桥寺社区党群服务站“院坝寻单”,让服务对象自助点单,雷梦劼、唐攀夫妇先后解决了小店的资金、场地问题,现在月销售额近5万元。
“‘订单式’服务救活了我们的‘夫妻店’。”雷梦劼感慨道。
基层群团服务站覆盖服务盲区
2011年,雷梦劼和唐攀大学毕业,打工两年后,夫妇俩投入上万元积蓄,开始从事盆栽制作销售。
经过两年多探索,夫妇俩掌握了技术,打开了市场,想在几个商圈布点直营店,但手头缺钱。
雷梦劼说,借不到钱、贷不了款,虽然听说过创业扶持政策,却不知道如何办理,“很茫然很苦恼,有种求助无门的感觉。”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石子山青年创业小样社区的283名创客。创意服务平台杰径网创办人谢云川坦言,他们这一代青年人,平时在外打拼,各忙各的,遇到事情常常有找不到组织的感觉。
“创客们密集的地方,不应该是群团组织服务的盲区。”江北区有关负责人说,在群团改革中,该区把“扩大群团组织对新领域新阶层的有效覆盖”作为首要破题点,通过建立党群服务站点,对楼宇、商圈、专业市场、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工地、公租房小区、农转非安置小区、在区大型国有企业等七类非传统重点领域进行群团工作有效覆盖,并提供建立组织、发展会员、政策宣传、诉求收集等13项服务。
现在,江北区在观音桥商圈、港城工业园新建了总工会;在卫计系统建立了行业妇工委;在符合建团条件的企业成立团组织155个,在创客密集的小样社区建立了联合团委;在观音桥商圈、鎏嘉码头、港城工业园建立了区域妇联。
同时,在自由职业者和流动人口密集的商圈、专业市场,在产业工人集中的港城和鱼复工业园区,以及农转非居民集中的安置房小区等重点区域,该区布局了5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站)。
开展“订单式”服务
党群服务站点做些什么?先问需于民,再有的放矢。
江北区建立了“服务对象点单——群团工作联席会派单——各方参与办单——服务对象评单”的“订单式”群团服务机制,自下而上收集群众意见,实施项目化、定制化服务。
在实施“订单式”服务中,江北区发现群团问需分散的问题,统筹提出了“两个打包”,即所有群团组织每月一次打包问需,所有问需项目统一打包进行,防止出现“问需扰民”。党群服务站对收集回来的订单进行分类处理,能明确回复的,即接即办;不能明确回复的,提出初步意见,上报街道后派单到相关科室、社区处理;街道解决有难度的,提交区群团联席会协调区级部门解决。
去年底,南桥寺社区党群服务站负责人马中文来到雷梦劼所在的小区“院坝寻单”。了解到阿林家小店的资金困难后,随即填下“争取微型企业补贴”的订单。
这个订单不是社区、街道所能解决的。街道在群团工作联席会研究后,上报到区微企办。两个月后,雷梦劼领到2.6万元微企补贴。
“找到组织,找到了家。”有了这笔资金,很快,夫妇俩就在主城几大商圈建起阿林家精品盆栽直营店,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尝到甜头的雷梦劼,今年初主动找到社区党群服务站“自助点单”。这一次,她希望能帮忙解决库房和办公场地问题。
很快,社区将办公楼的楼梯间整修出来,免费让夫妇俩做库房用。同时,社区党群服务站也将一间30平方米的活动室免费提供给他们作为工作室。
雷梦劼告诉记者,这样一来,每月可节约4000多元场地租金,对于创业刚刚起步的“夫妻店”来说,是很大的帮助。“以后实力增强了,我们就会搬出去,让给其他更需要场地的创业者。”雷梦劼说。
作为报答,夫妇俩一有空就在工作室里教社区妇女栽培盆栽。目前,夫妇俩已对100多名妇女进行盆栽技术培训,其中40多位妇女相对固定地为“夫妻店”制作盆栽,每件可领取2元到20元不等的工钱。
“这些妇女年龄较大、文化较低,又要照顾家庭,不方便外出打工。制作盆栽上手快,只需经过短期的简单培训就能进行操作。这样一来,辖区妇女多了一条挣钱的门路,微企也多了一些‘流动员工’,可以说是多赢。”马中文说。
目前,仅南桥寺社区党群服务站已收到群众订单3800余条,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超过90%。
创新“一键式”群团服务联盟
今年,江北区还整合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群团公益基金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在社区建立“一健式”群团服务联盟,将“订单式”服务拓展延伸为电话呼叫、网上点单的方式,开展居家照顾、康复训练、家庭保洁、水电维修等特色服务。其中,对特殊困难群体由政府购买服务,其他服务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据介绍,“一键式”群团服务联盟主要包括四个项目:一是居家助残项目,通过“一键式”呼叫平台提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出游助行等服务;二是困难劳模帮扶项目,通过“一键式”呼叫平台开展定点联系、谈心走访、探望慰问、医疗服务等服务;三是心智障碍青少年帮扶项目,通过“一键式”呼叫平台提供心理压力测评、心理干预、心智障碍者康复训练等服务;四是困境儿童帮扶项目,通过“一键式”呼叫平台提供法律维权、心理疏导和咨询、家庭教育辅导、陪同就医等服务。
今年30多岁的文某,与父母一道住在华新街街道东方家园社区。由于身患严重的癫痫疾病,文某念大学时无奈辍学,每天待在家里睡觉、打游戏,害怕出门与他人接触。通过江北区残联负责的“居家助残一键灵”项目,文某除了接受有针对性的居家康复服务及托养服务外,他的特长也被发掘出来,积极走出家门,为有需求的人提供重装系统、软件维修等相关服务,他也因此结识了一大帮朋友。
目前,该区仅居家助残项目就使230名困难残疾人受益,他们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托养、康复等服务。(重庆日报 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