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4的江南新城 爱上她的2015

28.01.2015  09:22

 

过去的一年,江南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更趋完善,江南新城魅力彰显。

东水门大桥的建成通车让江南新城更宜居。

轨道六号线的开通,江南新城交通更畅通。

宜居宜业江南新城。

重庆晨报记者 唐浚中 报道

轨道6号线延伸段通车、东水门跨江大桥贯通、南山隧道通车……这一幕幕看得到的巨变背后,着实给江南新城居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正是南岸区“宜居创新区、江南增长极”发展定位和“三区两带”战略布局的体现。

历经一年的发展后,江南新城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远方的路又将走向何处?记者与你一同盘点江南新城的2014,展望2015。

回眸2014>

交通设施完善,天堑变通途

过去的一年,江南新城基础设施建设获得长足发展,魅力彰显。

事实上,交通发展一直是江南新城的重点。近年来,江南新城修建了世纪大道、通江大道等多条通往主城甚至重庆周边城市的道路,南山隧道、慈母山隧道等工程竣工,都是“三纵三横”江南新城交通框架规划的体现。

三纵”与“三横”相互连接,形成循环与辐射相结合的网状交通系统,为江南新城构建起快速的进出通道。

南山隧道贯通

2014年3月25日,全长2.83公里,西起上新街铁厂湾立交,东止凉风村农土湾的南山隧道及连接道通车。

南山隧道通过石塔立交与茶园通江大道相连,是江南新城连接渝中、江北两区的重要通道。其中,铁厂湾立交分别与主城4条道路相连接:一是与内环相连,二是通过龙黄公路直接上南山,缓解四公里立交的压力;三是可穿过上新街到达南滨路,四是直接进入东水门大桥的干道。

市民经东水门大桥前往茶园,不用再绕到南坪商圈,缓解了解放碑、长江大桥和南坪商圈的拥堵情况,出行体验大大改善。

东水门大桥通车

就在南山隧道贯通几天后,东水门大桥建成通车。对生活在江南新城的人来说,这不仅是地标性城市景观,更平添了一条重要的跨长江通途。

东水门大桥的建成,有效缩短了南岸区上新街、弹子石片区与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的距离,有效促进两地间融合,带动了城市发展,缓解了石板坡长江大桥等过江通道的交通压力。

六号线五里店至茶园段通车

家住江南新城茶园,上班在解放碑,每天来回得花近2小时。

随着2014年12月30日,轨道6号线五里店至茶园延伸段(18公里)通车,从此,坐地铁从茶园到解放碑,只要10多分钟,时间缩短了近3/4。

这样的变化不仅让江南新城进入了“轨道时代”,也让南岸区的交通发展再次提速。

从6号线的线路走向来看,线路横跨长江、嘉陵江,贯穿南岸、渝中、江北、渝北、北碚五个行政区,连接弹子石、解放碑、江北嘴三大CBD,将江北区、渝中区、南岸区连成一线,优化“两江三地”交通结构,成为区域的核心交通动脉。

江南换乘枢纽投用

和轨道交通6号线同步投用的茶园换乘枢纽就在长生桥站3号出入口旁,步行半分钟即可抵达。枢纽内还有地下通道直通轨道车站。此外,公交车、长途客车、出租车、私家车在这实现了无缝换乘,生活在茶园片区的市民可通过换乘枢纽轻松到达主城其他核心区域。

茶园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建成后,把长沙、贵阳方向到重庆的人流物流分流一部分到茶园,凸显了茶园产业发展的作用。

茶园综合客运换乘枢纽打通了江南新城与江北、渝北、两江新区的联络通道,沿江公路建成后,茶园将成为交通网络的终端,可辐射涪陵、万州、黔江等地,对主城功能进一步拓展,也促进了江南新城的物联网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基地高大上

确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3大主导产业,打造西部手机产业基地、推进物联网发展,打造东港片区以及迎龙片区商贸物流市场……江南新城大力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经济发展一点也没拉下。

打造手机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工业第一支柱,产业产值达到378亿元、增长75.1%。“六大基地”产业集聚功能初步显现,新引进企业162户。手机产业成功上升为市级战略,实现上量、提质、成链的重大进展。“手机产能倍增计划”任务完成,12户整机企业出货量超过7300万台,新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新增主板、显示屏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29户。

2015年,南岸区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7531”的工作目标,即形成产业规模700亿元,实现产值500亿元,引进企业300家,移动终端出货量达到1.2亿台(其中手机出货量达到1亿台)。

大力发展物联网

南岸区以车联网作为突破口,规划了150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的车联网产业园。

一方面积极搭建产业平台,先后引入了北京千方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和车杰盟车生活后服务平台,还将引进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全国车联网监管与服务公共平台,搭建起车联网的三张“”。

另一方面加快完善产业链,依托“货运平台”和“车生活后服务平台”打造汽车后服务全产业链;依托车载终端核心企业打造车载终端全产业链;依托城投金卡和北京千方等重点企业,大力推进智能交通产业链建设。

目前汽车服务、智能交通、车载终端三条产业链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江南新城重点打造东港片区以及迎龙片区商贸物流市场,已落户近10个物流及市场项目,包括钢材、医药、服装、小商品等专业市场,建成1000亿级的专业市场集群。目前,朝天门市场、迎龙医药城、奥特莱斯、普洛斯、赣商、渝万和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期市场交易区商铺总量共计19000余个,一期招商数量达到15000户左右,主要集中在批发、服装、小商品等业态。预计在今年5月底试营业。

智慧小区云服务平台上线

江南新城是南岸区新增高端产业的承载区和城市拓展主要空间,2014年的江南新城,也是智慧的一年:智慧小区云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智慧之家建成开放、智能交通全面启动。

其中,投资400余万元,以低碳、环保、智慧为主题,依托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打造的智慧之家示范基地已在茶园玉马路正式建成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江南新城衣食住行的智能化。

据悉,南岸区的智慧城市建设10大重点项目正全面推进。10大重点项目包括数据中心、体验中心、电子政务、群众工作服务中心、智慧城管、智慧小区、智能交通、智慧南岸APP、智慧示范项目(智慧南滨、智慧商圈)、智慧医疗建设。

展望2015>

打造江南新城新形象

2015年,江南新城的经济发展将继续沿着既定目标,推进电子信息等三大产业集群发展。江南新城将以经开区为主战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打造主城东南门户。在内环快速路、南山隧道、慈母山隧道、开迎路等进出通道,打造入口景观;以通江大道、轨道六号线等骨干通道为重点,实施沿线城市景观改造。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在手机领域,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支持企业扩大产能,增加智能手机占比,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手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本地配套率。

在物联网产业上,将依托交通部通信信息中心西部分中心等平台,建设重庆车联网科技产业园,集中打造车载终端、汽车后服务、智能交通三条产业链,引进终端制造企业。提升电子商务和电子产品集散基地影响力,培育引进电子商务和结算企业30户以上,实现销售额120亿元。

朝天门国际商贸城一期投用

对于专业市场建设,2015年将投入使用朝天门国际商贸城一期,普洛斯东港物流园开工建设。

据介绍,朝天门国际商贸城项目总规划用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56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60亿元。建成后,每年将创造上亿客流,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创新型复合型城市商贸综合体。

为了彻底摆脱老市场拥堵的局面,该项目地下设计了全智能车库,楼顶设计了全天候车位,市场配套停车位37500个,一期市场停车位就有10000多个。在项目交通方面,“立体分层”设计可以让车辆通过盘行车道直达市场每一层商铺和楼顶,将彻底告别老朝天门市场肩挑背扛的艰辛岁月。

打造江南新城新形象

2015年,江南新城将全面完成通江大道改造、雷家桥立交建设和真武山隧道综合整治,推进茶园B分区路网建设,启动茶园路改扩建工程、轨道六号线迎龙支线前期工作。推进雨污管网和水电气讯管线建设,构建覆盖全域、功能完备、高效智能的管网体系。

江南新城还将加快时代都汇城市综合体建设,引导区内外优势商业资源向江南新城聚集,引进知名大型超市、社区便利店等商业网点50家以上。健全城南家园等社区商业体系,争创市级社区便民商圈。

对于校园布局,将推进长生桥中学、光彩小学、茶园新城中学改扩建和鲁能中学新建等项目。建成茶园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启动江南医院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茶园文化艺术中心。

提升内陆开放水平

经开区将更加强调对外开放的核心载体功能,加快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设,构建对外开放通道,推动东港铁公水联运码头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此外,依托开发区海关和检验检疫平台,加强与市内各口岸互动协调、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协作,集聚一批通关服务企业。

下一步,将加大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发展相关业务。继续做好服务外包,支持微软全球服务交付中心扩大运营规模。

未来,经开区将引导更多境外资金投向主导产业。主导智能终端供应链平台建设,培育高端饰品产业集群,打造出口产品基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