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江津区委书记程志毅:高质量发展是干出来的
“高质量发展是干出来的,是奋斗出来的。”7月8日,江津区委书记程志毅为全区党员干部上党课。他说,“必须碰真逗硬敢干事,善观大势巧干事,踏实拼搏苦干事,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津是万里长江入渝“第一区”。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程志毅敢干、巧干、苦干,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奋力谱写江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业转型要从危机中寻新机”
7月9日,江津区举行2021年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53个项目携202亿元投资落户江津。
签约项目中,既有世界500强京东集团和中国企业500强双胞胎集团投资项目,也有行业头部企业敏华实业、佳沃集团等投资项目,还有中科新材料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的高精尖产业项目。
“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程志毅称,这些项目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消费品工业、大数据智能产业、总部经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对加快培育新发展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江津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说,“转型发展有了新成效。”
过去,江津是传统工业大区。2017年,程志毅初到江津,每次到企业蹲点调研,都会认真记下企业的需求和难点。短短几个月,他的记事本记载了数百个“小问题”。程志毅特别注重从“小问题”中看大势、谋大局,寻找破解难题的突破口。他很快意识到,推动江津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抓好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
“由于国家对废纸环保监管政策调整,以前半数原材料都是进口废纸的玖龙纸业,因‘无米下锅’,憾失市场,陷入经营困境。”玖龙纸业这张“生态纸”是江津消费品工业的拳头产品,当时年总产值约50亿元,每年税收达1.4亿元左右。2017年9月,这条企业发展需求的线索,引起了程志毅的关注。
“绿色环保是大势所趋,产业转型要从危机中寻新机。”随即,程志毅召集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江津本地有56万亩花椒林、31万亩竹林……如果将其资源化利用后,农民和企业都受益,产业有做大做强的空间。他问道,“能不能把原材料来源的眼光从国外收回到国内?”
程志毅将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几个产业统筹谋划,让企业豁然开朗,一次原料替换的布局随之展开。玖龙纸业决定在江津追加投资15亿元,上马废纸原料替代技改项目,一个新的产业增长点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企业转型发展不仅要解“一时之难”,更要谋“长远之策”。
前些年,江津本土企业渝丰线缆因缺少创新技术,产品始终在市场中低端徘徊。
“企业要做大,没有核心技术只有‘死路一条’。”程志毅四处打听,获知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掌握电缆高分子材料先进技术。他立马上门拜访、牵线搭桥,最终让获得智力支持的渝丰线缆的高端产品技术难关得以突破,产值提高近3倍。“借‘脑’创新,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5年来,江津深入实施“津鹰计划”,引进院士专家团队6个、高层次人才300余名,区内科创企业数量增长7倍,产业升级态势焕然一新,先后荣获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说了就干、苦干也要干好”
7月14日上午,伴随着一声长笛,一艘满载近3000吨货物的集装箱班轮从珞璜港驶向上海。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水上穿梭巴士”的首航,标志着江津开放发展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江津的未来在开放,而开放的支点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保区。”基于对江津新阶段发展定位的新判断,程志毅提出,在江津综保区内,要有效推动行政审批改革,为企业发展提速赋能。其他地方搭建开放平台,往往先有企业、再建园区,但江津却是先有园区、再引企业。他说,“在‘一张白纸’上创业,更要有拼搏精神,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懂就学,当好“学生”,下足苦功夫、笨功夫、实功夫。对此,程志毅带领学习团队到上海外高桥综合保税区、厦门保税区考察,白天马不停蹄地学习,晚上热烈讨论。短短几天考察,在他的笔记本里,关于开放平台建设的相关问题就密密麻麻列了30多项。
“有被逼着跑的感觉。”在厦门,不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保税区,企业从办证到运行,完成手续不到一个月。回到江津,程志毅立马启动“区级部门派驻+权力下放”改革试点,将60项区级部门权力赋予综保区,从企业开办到正式运营,从项目策划到开工落地,都能在综保区内“一站式”搞定。“别人能做到,我们为啥做不到?说了就干、苦干也要干好!”他说。
与此同时,程志毅在江津创新开展“千人服千企”精准帮扶、“党群直通车”等活动,动员干部要走进企业、党员要当好先锋,“一对一”“面对面”走进企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他带领17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对口联系80家重点企业,选派520名党建指导员全覆盖指导非公党建,一批“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程志毅以上率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开放发展的江津正加速崛起。短短4年,全区外贸企业数量增长9倍多,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超过50%。
“只要敢干事,哪有啃不动的硬骨头”
去年11月,一群红嘴鸥远道而来,在江津长江沿线驻足。范仲淹笔下“沙鸥翔集”的盛况在这里出现。
江津有127公里长江岸线,但过去一段时间,非法码头、砂石堆场、餐饮趸船如同生态“伤疤”,刺眼地分布在长江沿线。
据统计,当时平均每3公里江段就有一个砂石堆场,沿江11个镇街上千农户靠砂石堆场收“地租”。砂石堆场整治矛盾重重,这不仅要断掉砂石堆场业主的财路,还要得到老百姓的充分理解。
“落实‘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政治责任,再大的困难也必须克服!”程志毅坚信,只有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他顶着炎炎烈日,带头深入村社召开院坝会,耐心细致向老百姓讲政策、摆道理。在他的带领下,广大党员也挨家挨户做工作。半年后,沿岸砂石堆场关停,库岸重新还给了长江。他说,“只要敢干事,办法总比困难多,哪有啃不动的硬骨头!”
面对处置难题,个别干部有畏难情绪,想搞变通、搞折中;有的想处置能不能“缓一缓”;有的说能不能“退一退”,罚点款就行了。“生态整治岂能耍滑头!”程志毅说,绿色发展要坚守底线严守红线,决定了的政策就要不打折扣地执行,保护要逗硬,执纪也不护短。
如今,一张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成绩单摆在老百姓面前。总投资78亿元的长江保护发展项目和投资40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正加速推进,复绿三峡库区消落带460亩、长江岸线20公里,长江江津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江津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记者 彭瑜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是干出来的”——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江津区委书记程志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