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助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

17.04.2015  20:17

 

第一,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校校有特色,人人能成才,是江津区高中课改追求的目标。课改伊始,区课改领导小组就深入江津区有9所高中学校调研,规划学校课改路径,让不同层次的学校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课改方向。 一是整体谋划,“头羊”领跑。 江津中学、聚奎中学两所百年老校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成为全区课改的“领头羊”。 二是重点攻坚,“强兵”先行。 江津二中、江津田家炳中学两所学校硬件好、后劲足,抓住高中课改难题大胆改革,为全区课改积累经验,成为课改排头兵。 三是特色突围,人人成才。 江津八中、四中、五中、六中四所地处农村的中学,积极探索普职融合之路;实验中学进一步打造艺术、科技教育特色,发挥课改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抓保障,合力推进课改。一是强化领导,合力推进。 为了扎实推进高中课改,分管区长亲自挂帅,统筹全区课改工作。区人大、政协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解决经费、教师编制、资源配置和教师培训等问题,聚全区之力推进课改。 二是完善制度,保障经费。 区教委出台《江津区高中课改实施方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制度,落实2467万元课改经费、3020万元的装备经费、每位高中教师每年2000元的培训经费,为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强化激励,落实考核。 定期召开课改总结会,对课改突出的学校、教研组、个人进行充分肯定,并将推进课改成效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核之中。

第三,抓队伍,夯实课改根基。一是发挥教研员对新课程的指导力。 完成对教科所的升格增编,配齐高中所有学科教研员;开展“菜单式”和“1+n”教学视导活动,引领课程改革。4年共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教研活动200余次,发挥教研员对课改的指导力。 二是提升校长对新课程的领导力。 实施校长“高端培训、省际交流、城乡互动”培养制度,选派校长到北大、清华等名校培训;开展校长省际交流2期;开展校长赛课2轮;组织“校长论坛”4次,提升校长的课改领导力。 三是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十百千工程”,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各级“名师工作室”,重点培养本土名师,增强课改力量;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校本教研、跨区域教研,提高课改的执行力。

第四,抓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推动课堂变革。 聚奎中学在“云计算”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是全国较早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吸引了江苏、深圳等30余个省市500余所学校、5000余人参观学习。江津中学的“三维动态课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不受时空限制、开放式的高中课改模式。该成果荣获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是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课堂。 江津田家炳中学的“文化课堂”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吸引了全国23个省市90多所学校参与。江津八中以古诗词进校园为课改突破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是实施“科教”结合,探索普职融合。 江津五中发挥资源优势,租用土地近800亩,建立10多个种养殖生态园,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培养“升学有基础,创业有本领”的新型农村人才。